对外贸易政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790855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贸易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外贸易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政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1、“中国这种重商主义的做法迟早会使得本国经济发展陷入衰退的泥沼。你怎样评价美国某些专家对中国近年来外贸一直处于顺差的评价?2、“世界航空业将很快实现从AB格局到ABC格局,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你 怎样评价国外媒体对我国发展自己的大飞机产业的论述?你的观点怎样?3、你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哪些产业适用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政策主张?你有什么思考?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 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

2、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定义中可知其包含的基本因素有:政策主体:政府或其授权机构政策客体:贸易活动及贸易主体政策目标:政治、经济、外交等本国利益政策内容:对外贸易的各方面内容政策手段: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二)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目的: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积累发展资金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其它(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总贸易政策: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政策和货物出口与服务提供总政策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国别、地区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由

3、本国政府或专门授权机构根据国家立法提出建议,国家最高行政或立法机构审核批准并颁布实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 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 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 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 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 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 场的竞争。四、对

4、外贸易政策的演变-重裔塚-古典 典垃H贸易言由临潮申心幅论,爾贸易理沦主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重商主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末-二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二战后:贸易自由化70年代中期后:新贸易保护主义80年代中后期: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逐渐从内向型保护制转向外向型保护第二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理论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属于国际贸易理论 的早期阶段,按照其理论及政策主张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 主义。光表人物主要供表作及理论主號早期重商主交 (15C-16C 中)威廉-斯塔福(英園)赏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国

5、应尽可能 多输入少输出甚至禁止赏币输出;主张 禁止赏币岀口;早期重商主义称为重金 主义或货币差额论晩期重商主交 (1殆中T7C)托马斯-孟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 主张:不反对进口贸易,但遵循出口大 于进口,即奖出限入;晚期重商主义又 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16C中-17C)托马斯孟(英国)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主张:不反对进口贸易,但遵循出口大于进口,即奖出限入;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贸易差额论理跚段早期重裔主買(15C-16C 中)晩期重商主文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重商主文贸易政策禁止赏币岀口,国际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外国商人必须将所销售货物的款项用来购买本 国的商咼,并在

6、本国花费掉;以补贴和岀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 ;禁止重要原材料的岀口;降低或减免出口税;设立特权贸易公司,实行独占性殖民地贸易政 策;课征限制进口的相关保护关税;三、重商主义理论与贸易政策评价(一)积极性(二)消极性请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发展的现实情况对重商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给予辩证分析和评价四、重商主义典型案例剖析1、都锋王朝的重商主义及其影响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始于经济最发 达的英国,随后其它国家开始接受;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时,曾一度受挫。但自由贸易 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一直影响着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国内经济发展政策

7、。二战后,国际贸易总的发展趋势是自由化,虽然中间有些停滞。但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与二战前的自由贸易有了重大变化,且扩大了范围,进入大贸易范畴。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 和众多民族国家的经济进入外向型发展阶段,贸易自由化思潮成为当今的主流思想,并指导 着各国的外贸政策。(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与胜利废除谷物法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废除航海法取消特权公司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与外国签订带有自由贸易色彩的贸易条约英国的谷物法及其废除英国的谷物法是在谷物(主要包括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充 足和低价时期,为了生产者的利益,而企图控制谷物贸易的议会法规。在19世纪,这样 的法规引起人们争论,这主要

8、是因为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市的发展,以及由于1795年的 短缺和马尔萨斯(Malthus)1798年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食品供应的关心,特别是1815年 的谷物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禁止进口,直到国内价格达到一定水平(对小麦来说,达到每 夸脱80先令)的方法,来鼓励国内生产,但该谷物法却成为代表消费者利益的激进分子和 中产阶级制造商以及出口商的猛烈攻击的目标。实际上,没有人对1815年的谷 物法满意。(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法国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理论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重农学派及其重要思想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他的

9、代表作经济表, 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 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 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一、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间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 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 这一概念上的。二、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

10、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入和 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 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 成了“纯产品”。(三)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四)理论及政策主张评价1、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2、其理论为其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3、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1)没有考虑到生

11、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 响。(2)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3)研究的 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二、二战后一十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大幅度削减关税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降低关税欧洲共同体的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谈判达成关税减让。普遍优惠制的实施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建立 了物质基础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政 府干预色彩区域性集团和G

12、ATT的建立为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三)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间的自由化程度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不同商品的自由化程度不同(四)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向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获得发展提供先例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协调管理贸易(一)协调管理贸易的含义(1)是有组织的自由贸易(2)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主要方式,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 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3)它不同于自由贸易政策

13、也不同于保护贸易政策(二)协调管理贸易出现的原因(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2)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的加强(3)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4)区域经贸集团的发展(5)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要求(6)关贸总协定的实践(三)协调管理贸易的理论依据:博弈论(四)协调管理贸易的评价(1)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2)国家之间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3)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筹码第四节保护贸易政策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一)产

14、生背景(二)政策特点1、保护的阶段性2、保护的有选择性3、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发展 目标相结合(三)主要措施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以低关税或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急需的商品进口。通过高关税和禁止出口限制重要生产物资的出口。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帖、奖金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四)保护贸易理论依据最早由美国的汉米尔顿提出,然后由德国的李斯特发展完成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该理 论是以生产力理论为前提,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理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 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最终实现自由

15、贸易。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李斯特(李斯特(List,1789-1846), List,1789-1846)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著有The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热衷政治,遭迫害移居美国,受到汉密尔顿思想的影响热衷政治,遭迫害移居美国,受到汉密尔顿思想的影响,因经营实业破产而自杀因经营实业破产而自杀,名句(1):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晓得要中药多少倍):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晓得要中药多少 倍(名句2):冯立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方,荒野):冯立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 带到那个地方,荒野会变成稠密的森林,但要静等风力来培养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