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87555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你能举出实际例子解释吗小进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可星有个问駆他怎么也想柯什么负数乘恥吹 到正数?你能举出实际例子帮小光解釋吗?兴越动手创新包为什么“负负得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也许你的解释 是“课本规定如此”。这个回答不能满足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家,请大家了解 一下“负负得正”的发展史。众所周知,负数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九章算术中方程章给出正负 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而负负得正直到13世纪末才由数学家朱士杰给出。在算 学启蒙(1299)中,朱士杰提出:“明乘除法,同名相乘得正,异名相乘得负”。公元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笈多(br

2、ahmayup-ta)已有明确的正负数概念, 及其四则运算法则:“正负相乘得负,两负数相乘得正,两正数得正。”直到18世纪还有一些西方数学家认为“负负得正”这一运算法则是个谬论。 甚至到了 19世纪,英国还有一些数学家不接受负数,如英国数学家弗伦得 (17571841 )抨击那些谈“负负得正”的代数学家,认为负数有悖常理,“只有 那些喜欢信口开河,厌恶严肃思维的人才支持这种数得使用。”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负负得正的运算,则在学习代数课本中并没 有得到正确的解释,法国文豪司汤达(17831843)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这个法则 困扰了很久,他的两位数学教师迪皮伊先生和夏倍尔都未能给他一个令他信

3、服的 解释,司汤达因而对数学和数学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他说:“到底是我的两位 老师在骗我呢还是数学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呢? ”显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负数乘法 运算的理解困难,利用生硬的“规定”的方法直接引入负负得正的法则是不可取 的。下面是引入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他们应当对故事有着更多的兴趣和 热情。而对于学生来说。对比较强烈的概念会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好 与坏、善与恶等。下面这个模型应该可以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故事模型:好人(正数)或坏人(负数)进城(正数)或出城(负数)好(正数)与 坏(负数),如果好人(+)进城(+ )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 )。所以

4、(+) x( +) =+:如果好人(+ )出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坏事(-),如果坏人(-)进城(+)对城镇来说是 坏事(-)即(-)x( + )=-所以如果坏人(-)出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所以 (-)x(-) =+“负债”模型:M.克莱因认为,“如果记住物理意义,那么负数运算以及负数和正数混合 运算是很容易理解的”。他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两次负债相乘的结果是神奇的 收入”的问题。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给定日期(0美元)3天后欠债15美元。如果将5 美元的债记成-5,那么每天欠债5美元欠债3天可以数学来表达:3x(-5) =-15。 同样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那么给定日期(0美元

5、)3天前,他的财产比给定的 日期的财产多15美元,如果我们用-3表示3天前,用-5表示每天欠债,那么3 天前他的经济情况可表示为(-3) x(-5)=15运动模型一个人沿着公路散步,规则如下:选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向左的 方向为负方向。即向右走为正数,向左走用负数表示,依照时间的顺序,将来的 时间用正值,过去的时间为负值,人的初始位置在零点。+4 x -3 = -12测量型模型:某气象站测得海拔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0.6度,观察地的气温是零度。 问在观察地点以下3千米的地方气温是多少度?我们规定,气温升高为正,气温 下降为负。观察地点以下为负,观察地点以上为正。易得上述问题的算式为(-

6、0.6) x(-3)=1.8动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摄像机作为道具,也希望同学们从自己动手的过程 中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假设一个干净的塑料水箱有一个透明的排水管,排水管的排水速度为每分 钟3加仑。用摄像机拍下排水管前几分钟的排水过程(这里的“排水”看作为负数, 如果我们播放时放2分钟,可以看出水箱里的水减少6加仑,而3分钟后,水减 少9加仑,假设我们现在将录像带到放2分钟(这里的“倒放”看作负数),那么 水箱的水会增加6加仑的水。如何解释“负负得正”现实模型不足以让司汤达这样的聪明孩子完全信服。这时候,我们还可以 用如下方法来解释为何“负负得正”。第一种是直接用运算律的方法:(-1)

7、x(-1)=(-1)x(-1)+0x(-1)=(-1)x(-1)+(-1)+1 x1=(-1)x(-1)+(-1) x1+1x1=(-1) x(-1+1)+1=1第二种是反证法:假设负负得正,则由假设:(-1)x(-1)=2+(-1)=(-1) x2+(-1)(1)另一方面:(-1)x(+1)=1+(-2) x(+1)=1+(-2) x1 (2)若正负得负,则由(1)得-1=-3,不可能:若正负得正,则由(2)得1=3 也不可能。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乘积是正数还是负数,上面的 结论都是不成立的。因此-1X (-1)= 1的假设是错误的。必有(-1) X (-1) =1上面的“证明

8、”严格地说不过是两种解释而以。因为我们的依据是正数和零 所满足的运算律包括:O+a=a, Oxa=O;a+b=b+a; axb=bxa;等。19世纪德国数学家 汉克尔早就告诉我们。在形式化的算术中。“负负得正”是不能证明的,大数学家 克莱恩。也提出忠告:不要试图地去证明符号法则的逻辑必要性,“别把不可能 的证明讲得似乎成立”。实际上面的“证明”表明:当我们把非负整数所满足的运 算律用于负数时,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只能是正数。数集扩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就是运算律的无矛盾性,诚然,你可以规定,负负得正”,但是这样做时,你至少 必须放弃正整数集所满足的其中一个运算律。这大概是我们能向汤姆达亮出的最 后一张底牌了。然而,数学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知识的建构并不是通过演绎 推理,而是通过经验收集、比较结果、一般化等手段来完成的,仅仅向学生讲述 运算率并不能收到你所期望的效果,因为学生并不情愿利用这些运算率。这与历 史的启示是一致的,无疑,现实模型是我们不可缺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