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8204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蓄热式燃烧技术原理 当常温空气由换向阀切换进入蓄热室后,在经过蓄热室(陶瓷球或蜂窝体等)时被加 热,在极短时间内常温空气被加热到接近炉膛温度(一般比炉膛温度低 50100C), 高温热空气进入炉膛后,抽引周围炉内的气体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 21%的稀薄贫 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附近注入燃料(燃油或燃 气),这样燃料在贫氧(2-20%)状态下实现燃烧;与此同时炉膛内燃烧后的烟气经 过另一个蓄热室(见图中蓄热室 2)排入大气,炉膛内高温热烟气通过蓄热体时将显 热传递给蓄热体,然后以 150200C 的低温烟气经过换向阀排出。工作温度不高的换 向阀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切换,使两个蓄热体处于蓄热

2、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常用的切 换周期为 30200 秒。简单说,就是先将蓄热体加热后,再通入空气,并将空气加热到高温,送入炉内 与烟气混合(为降低氧气含量,目的是降低氧化氮的含量)后,再与燃料混合燃烧。要注意的是,蓄热燃烧,蓄热室必须是成对的,其中一个用来加热空气,而另一 个被烟气加热。经过一个周期后,加热空气的蓄热室降温,而被烟气加热的蓄热室却 升高温度,这样,通过换向阀,使两个蓄热室作用交换,这时原来是排烟口的,现在 变成了烧嘴,而原来是烧嘴的,现在变成了排烟口。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高温空气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交替 切换空气与烟气,使之流经蓄热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回收高温

3、烟气的显热,即实现 了极限余热回收;(2)将燃烧空气预热 1000c 以上的温度水平,形成与传统火焰(诸 如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等)迥然不同的新型火焰类型,创造出炉内优良的均匀温度场 分布;(3)通过组织贫氧状态下的燃烧,避免了通常情况下,高温热力氮氧化物 NOx 的大量生成。因此,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蓄热燃烧技术又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全名称为:高温低氧空气燃烧技术(HighTemperatureandLowOxygenAirCombustion-HTLOAC),也作 HTAC (HighTemperatureAirCombustion)技术,也有称之为无焰燃烧

4、技术 (FlamelessCombustion) 0通常高温空气温度大于1000C,而氧含量低到什么程度, 没有人去划定,有些人说应在 18%以下,也有说在 13%以下的。蓄热燃烧技术原理如图所示:当常温空气由换向阀切换进入蓄热室 1 后, 在经过蓄热室(陶瓷球或蜂窝体等)时被加热,在极短时间内常温空气被加热到接近 炉膛温度(一般比炉月t温度低50100C),高温热空气进入炉膛后,抽引周围炉内的 气体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 21%的稀薄贫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附近注 入燃料(燃油或燃气),这样燃料在贫氧 (2-20%)状态下实现燃烧;与此同时炉膛 内燃烧后的烟气经过另一个蓄热室(见图中

5、蓄热室 2)排入大气,炉 膛内高温热烟气通过蓄热体时将显热传递给蓄热体,然后以 150200C 的低温 烟气经过换向阀排出。工作温度不高的换向阀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切换,使两个蓄 热体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常用的切换周期为 30200 秒。简单说,就是先将蓄热体加热后,再通入空气,并将空气加热到高温,送入炉内 与烟气混合(为降低氧气含量,目的是降低氧化氮的含量)后,再与燃料混合燃烧。要注意的是,蓄热燃烧,蓄热室必须是成对的,其中一个用来加热空气,而另一 个被烟气加热。经过一个周期后,加热空气的蓄热室降温,而被烟气加热的蓄热室却 升高温度,这样,通过换向阀,使两个蓄热室作用交换,这时原来是排烟

6、口的,现在 变成了烧嘴,而原来是烧嘴的,现在变成了排烟口。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高温空气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交替 切换空气与烟气,使之流经蓄热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回收高温烟气的显热,即实现 了极限余热回收;(2)将燃烧空气预热1000c以上的温度水平,形成与传统火焰(诸 如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等)迥然不同的新型火焰类型,创造出炉内优良的均匀温度场 分布;(3)通过组织贫氧状态下的燃烧,避免了通常情况下,高温热力氮氧化物 NOx 的大量生成。因此,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 )由于是项新技术,因此,加热炉、燃烧器等仍未适 应其要求,尚存在设计与操作方面的理论问题。(2)高温带来的管道、设备更易损坏 等。(3)蓄热体结块、寿命不长等。(4)炉内压力变化大,造成热量大量溢出,未 能达到实际节能效果。(5)日常维护量、成本增加。等等。可见,通过十余年的实践,已不向原来那样热衷于蓄热燃烧技术了。目前,反对 与支持之间的争论非常红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