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7825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梅山文化,和“湖湘民间文化,(文章作者:郭兆祥文章来源:梅山网络)1、小引漫谈,顾名思议,就是随意论述。湖南日报2003年10月8日第B版“文化广 场”栏目的“学述探源”发表了拙作梅山文与湖湘文化一文。拙文提到了湖南 文化三千年历史,就是荆楚巫文化到梅山文化,再到湖湘文化的,三部曲”。这一 观点,是在全国第三届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大会论文集予以刊载, 红网也予以全文转发,中国梅山文化一书中,将之作附录收入。大家对楚文 化较为熟悉,我们称之为刑楚巫文化,研究者颇多,成果也显赫,这里只是提及, 不作讨论。梅山文化,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们将作简要介绍。湖湘文化,与我 们最近,十分引人

2、注目,湖南学人对此颇为关注,收获也大,我们将予论及。以 上这些内容,将只是为本次讨论一作张本,我们的关注重点,是梅山文化与湖湘 文化的关系。其关系如何,具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给我们的怎样的启发, 是我们讨论的主旨。2、什么是梅山文化要了解梅山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梅山。梅山,即芈山,楚为姓芈,芈山 即楚人居住的山地,亦即梅山。芈与梅,在上古韵部二十八部中,均为阴声韵, 刘赜汉语声韵图说,在上古字音归部中,将芈、梅归入灰部第三。楚人不只 是居住在某一座山,故梅山并非固定指某一具体的山。这是当今学界的共识。狭 义梅山,主要是指湘中雪峰山一带的资水中游地域。传统的上梅山指新化,下梅 山指安化,

3、而梅山区域,东接潭,西则辰,南接邵,北则鼎(见宋史梅山峒蛮 传)。我们为研究的方便,将北宋初以前视为古梅山区,以后视为今梅山区。梅 山核心区为新化、安化、区域圈为长株潭,常德、泗里河、辰洲、邵阳。辐射圈 为长江以南诸省,海外余波圈为异国华侨、华人社会。那么,什么是梅山文化?梅山文化就是由瑶、苗、土家族(甚至包括侗族)与 梅山地区土著民在梅山古今核心圈、区域圈、辐射圈、余波圈中所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以古老的渔猎形式为主的文化。包括渔猎生产方式、神话传说、歌瑶艺术、 民风习俗、巫医武术等内容。3、梅山文化的提出与研究(1)、从1995年到1998年再到2000年,在湖南的新邵、安化、隆回分别召 开

4、了三届全国性的梅山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学者予以极度关注,现在正在筹备第 四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2)、1988年5月的长江文化研究会,正式确定了梅山文化的历史地位,1989 年8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向全世界批露了这一重要信息。1995年8月长江 中游史前文化既第二届来洲文明学术研讨会,予以探讨。(3)、从民间信仰、原始宗教、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予以思考与讨 论。4、什么是湖湘文化它的内容较丰富,我们这里不是讨论比较狭窄的湖湘学,也不是讨论稍宽泛的 湘学,而是指比较宽泛的一种大文化,它包括哲学、伦理、法律、文学、艺术、 宗教等内容,还包括民族、民间艺术与民风习俗等,具体可指服饰、建筑、

5、饮食、 传说、神话、医药、武术等内容。我们说,人们对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即由理 学衍化的传统思想,关注、讨论较多,诸如心性论、天理、中庸思想,三纲五常、 格物致知、阴阳二气,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对湖湘文化中的俗文 化即民间文化艺术、民俗学的关注极为不够。我今天所提及的内容,虽为漫淡, 其主旨就是立足于此,以加深对它的理解与认识。湘学与湖湘文化,在湘潭乃至全国一些大学,诸多专家名师研究已经颇为深刻, 我这里只是站在民间文化角度,予以讨论。5、关于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内容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祖源文化之一,它们的关系较为密切。(1)、关于张五郎与湖湘巨子。张五郎是梅山的主神,他是一种倒立

6、的神,双手掌在岩上,脚朝天,头微抬。 湘潭、邵阳、益阳、湘西自治州等,都是相同的倒立形象。他是一位猎神,是出 色勇猛的猎手,被人们称之为翻坛倒垌(坛即神之坛),故此,他是一位翻转坛 神,旋转峒寨的英雄。另外,他在梅山教中,是猎人的精神支柱,在湘潭、怀化、 邵阳、城步、新邵都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我们认为,在湖湘巨子中,谭嗣同、黄兴、蔡锷等人的身上,打上了张五朗的 烙印。谭嗣同,既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明星,又是一位变法革新的勇士,谭嗣同 的仁学仅5万字,却极力张杨资产阶段个性,张杨平等。定以太为宇宙之源, 倡导创新,对君立专制彻底否定,以西学的天赋人权,阐释了庄子的民贵君轻的 思想,批判封建伦理纲常

7、。从仁学到壮飞楼事十篇又是一个飞跃。谭氏 本性为“任侠”,爱交游,习武练拳,从提倡变尽西法,兴办算学社,改造时务学 堂,成立南学会,创办湘报,到与唐才学一致认为必须推翻清朝政府才能救 国,联络会党、游勇,最后到戊戌殉难,充满了革命的思想,其气势翻江倒海。 这正是张五郎翻坛倒峒精神的写照。张五郎勇于同太上老君斗法,就跟谭嗣同与 封建专政进行斗争一样,具有革命精神。黄兴从成立华兴会、组建同盟会到广州黄花岗起义,从辛亥革命到讨袁起义。 蔡锷的从重九昆明起义,到成立护国军宣布云南独立,都具有张五郎不怕天,不 怕地的精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美谈。(2)、关于湖湘民俗文化湖湘民间民俗文化,全面、系统与发展

8、地继承了梅山民间民俗文化。在湖湘文化中,人们尚未全面系统研究湖湘民间文化,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 十分紧密,如民间歌谣、神话、故事、传说、艺术、民风、医俗、武术等等。几 乎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在湘潭曾流行万物制民歌:“唐王兴起耍龙灯,又制狮子贺新春”,湘潭 景:“杀雄鸡,祭神明,木脑壳戏文打开庭”。这些龙灯、狮子、祭神、木脑壳 戏,就是湖湘民间民俗的内容,就是湖湘文化内容之一。那么,在三湘大地上,具体有哪些民间民俗文化呢?年节文化:腊月23、24小过年,接送司命神,27、28除扬尘,30过大年吃年 饭、团圆、守岁,初一过元旦,始相互拜年、走访。初二崽,初二郎,初三、 初四拜大王,拜年拜到初七八,

9、洗过坛子浪过榻,正月十五吃元宵,玩灯笼成高 潮,狮龙大战,鞭炮连天,伴以蚌壳舞,花鼓小调,赞龙赞狮词,一展口才。端 午的雄黄大蒜,驱秽除邪,葛藤、水菖蒲,伴着这个夏节的到来,拜师学法,龙 舟竞渡。吃包子、粽子,这个古老天医节,是夏收前的大阅兵,也是一展战胜洪 水的欢乐,还是人们年中的休憩时节,在这里得到畅快淋漓的展示。到八月十五 中秋节,又别是一番风味,丹桂飘香,秋高气爽,晚上,人们在月下,品尝月饼、 药糖、莲藕,沽几盅美酒,分享丰收后的喜悦。这三大节目,是湖湘文化沿袭了 梅山文化,当然,更是梅山文化承袭了楚文化,千百年来,周而复始。另外,比 如朝花节(2.12),三月三吃荠菜,六月六吃羊肉,

10、清明节扫墓,中元祭祖等等, 既有悠久的文化内涵,又有欢乐的节日气氛。民间习俗:歌谣习俗,婚丧习俗,信仰习俗,医药习俗,建筑习俗等等。更可 看到了湖文仳对梅山文化的继承,乃至承袭。歌谣民俗,由来已久。竹枝词是唐朝前后在湘、鄂、川一带流行的民歌,连唐朝的刘禹锡等大诗人, 都被陶醉。在宋朝以前,直到明、清,梅山体歌谣大量涌现,四句演变为五句, 更加生动。竹枝词如: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扶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 看槐花几时开(益阳),比如,采茶歌谷雨采茶上山坡,男男女女在一窝,心 想跟妹说句话,筛子关门眼睛多(安化)。其竹枝词变作梅山歌谣后,四句发展 成五句了。如:阳雀子叫姐姐心慌,懒吃茶饭懒梳妆

11、,昨日哥哥嫂嫂来问病,要 请郎中开药方,谁知奴的灵丹妙药是情郎(宁乡),想郎望郎门前站,眼泪掉了 千千万,若是眼泪拾得起,一滴一滴用线穿,穿串项链给郎看(澧县)。湖湘文 化的民歌在梅山民歌基础上有创新与发展,是非常典型与独特的。婚丧习俗:既是传承,又有发展。如婚俗:梅山人在结婚,要带伞(含提亲与接亲)、抛泥团、布卧鸟。古老的 楚俗,在摆脱了原始、半原始的抢婚制以后,用财富聘礼取亲。而梅山人,进门 取亲队伍到来后,给每人大喂乡土腊肉,当他们的队伍离开时,则拼命地抛泥浆 团。湖湘文化,在此基础上,衍变成索要娶亲队伍与新郎的开门包封,变进门喂 “喜菜腊肉”的方式为索取开门包封的“挡”,变返程的抛泥巴

12、团的追击为放万子响 的编炮欢送,变有界线的卧岛为无界线的一路顺风、白头偕老,可谓文明进程的 历史足迹,日益闪光。丧俗:人死,其仪程十分烦琐,除一般地送终、烧起马轿子、请水抹尸、装殓、 封棂、招魂、开堂、作吊、祭奠,最后入土为安。其中,最具典型的是招魂。在 楚文化中,招坂分招生魂与招死魂,在梅山文化之中,招生魂完全承袭了下来。 在楚文化中,主要是患病者(含成人),在梅山文化中,招生魂衍变为主要是招 小孩生魂,成人少见。在湖湘文化中,招死者亡灵的魂渐渐消失,主要招小孩丢 失的魂,死者的灵魂则偏向于清明扫墓,中元接祖的祭奠中出现。信仰习俗,颇具特色。楚文化中,其神祗宗教,太抵为原始宗教,巫风甚炽,

13、离骚、天问、九歌的诸神,多为原始古老的神灵,如:东方太一、东君、 大小司命,大都是沅湘的“蛮荆陋俗”、“信鬼好祠”,而到梅山文化时期,梅山神、 梅山教充斥生活的空间,尤其是十分独特,几乎是绝无尽有的,尤其是活梅山, 使信仰习俗已现出自己的个性,梅山教虽是巫教之一支,但迥乎不是原始而古老 的初民信仰的宗教,它介于原始宗教与准宗教之间,成为梅山人的精神支柱,直 至今天,散居在法国梅山传人,仍视之为祖教。而湖湘文化则大为不同了,在信 仰宗教领域,准宗教完全渗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本土的道教,改造了佛教,甚至 牵扯成儒教,或单一,或混杂地占据了湖湘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信仰中的主潮, 甚至,佛教视梅山为巫教

14、,标榜自己为宗教正宗。医药习俗,也具特色。楚国与楚文化是介于汉文化(含中原文化)与苗蛮文化 之间,它继承引入汉、中原的医药医学,如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内经,春 秋战国的扁鹊秦越人,西汉的良医淳于意,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等,蔚为大观, 他们对楚医学以巨大的影响。当然,楚地民间,也有不少的良药偏方,他们对梅 山区域边缘地带,给以极大的冲击,尤其是祝由术,迎合了楚地民间巫医习俗。 楚医俗,又给梅山医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诸如广为流传的唐朝药王一一实际上 是孙思邈来到梅山的故事传说。梅山最著名的是蛇药,唐人柳宗元在永州的捕 蛇者说可见一斑,尤其是雄黄为上品之药,为制伏毒蛇的最有效的药物。另外, 梅山地区

15、的巫医术,尤为神奇,如止血咒语,卡水、收惊赫、捏熬、止痛等咒语, 效果显著。这些习俗,基本上延续到湖湘民间文化之中,如由卡水演变为九龙水, 治鱼刺神奇,捏煞变为退煞,张阳刚之气。建筑风俗:梅山人的住房建筑,依势建筑,木板房,吊脚楼,比比皆是,依山 傍水,讲究实效,丘陵地区,多是木板房。在崇山峻岭,尤其是苗、土家族的居 住地,多是吊脚楼,据我们研究,在梅山棋俗中,其,成三棋(亦作三棋),就是 梅山建筑艺术的抽象概括化,甚棋盘由大、小不等的三个正方形按内、外依次围 层,再由四角四面各联一条直线,组成从横斜线交汇点,构成二十四个“棋点”, 这正是吊脚楼的平面鸟瞰图。正是如此,最小的口字为屋顶,中等口

16、字为房板地 面,最大口字为房基脚与地面相连处。梅山人的住房,由山地到丘陵再到小平原, 为吊脚楼到木板房再到平房,其平房,一般采用木架屋,墙壁织竹片篱笆,两面 涂泥浆,屋顶盖杉披(作瓦)。到湖湘文化时期,其房屋多筑土版墙,砌青砖, 盖汉瓦,形状多为一担柴或一把锁。当然,随着大家庭人口的蕃衍,逐渐增盖横 堂屋、正房等。还有碓房、猪牛栏屋等,现在湖南农村多保存其房屋。当然,殷 实的家庭,则较为讲究了。居民建筑,我们以岳阳的张谷英村为代表,可见一斑。 张谷英村是全国十大居民古建筑群之一。它位于岳阳县渭河区群山环抱之中。张 谷英大屋历明初到清末,建房1732间,占地50000多平方米,具有建筑史上“三 绝”之称形体结构,独特的内部装饰,科学的排水系统。它经历26代600年 历史,“丰”字型平面布局,曲折环绕的巷道长亭,普通的材料,淡雅的雕梁画栋, 令人耳目一新,水井路桥浑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