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77696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病难看病贵的因素及对策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是老百姓胆怯生病的真实写照。目前,无论在都市还是农村,均有一种不小的群体:她们有病不能及时看,该住院不能及时住院,病未痊愈便要离开医院,生怕承当不了高昂的医药费用。国家大计,民生为重。医疗问题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看病难”,难在哪里?“看病贵”,贵在何处?医疗卫生改革路在何方?面对这一种个问号,人们在思考、在追问、在求解一、以来,我院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某些做法:1、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添置必要的先进设备,满足农民群众的看病需求。群众

2、有病不用到上级医院治疗,这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最佳的措施。2、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启动“阳光用药”工程,在广大医务人员中倡导廉洁行医,使医疗服务行为不断规范,逐渐杜绝滥检查、滥用药的行为。3、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引进先进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无纸化办公,优化医院的流程,减少患者就医等待的时间,真正解决看病难。一、“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何在?、医疗资源总体局限性,配备不均衡。据记录,国内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都市,都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2、

3、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称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国内已初步建立了城乡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私营公司、外资公司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参与。都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伙医疗试点工作,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还不大。据调查显示,目前有%以上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3、公立医疗机构运营机制浮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国内医疗服务机构90以上是公立。由于财政投入局限性,加之监管不力,使相称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机制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重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营和发展。有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近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

4、长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4、药物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有资料显示,全国共有500多家药物生产公司、1.2万家药物批发公司、2万家药物零售公司。老百姓形象地说,“卖药的比吃药的多”。由于这些公司数量多、规模小,加之监管不到位,其中某些公司违规操作,虚报成本、肆意加价、以次充好、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等现象严重。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因素之一。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对策措施。1、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把维护健康公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让人人

5、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国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指人人可以得到、体现社会公平、政府和群众都可以承当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合适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国内的卫生保健体制既不能采用“英国模式“,由政府预算将国民卫生服务所有包下来;也不能采用“德国模式”,强制城乡居民按统一措施缴费参与社会医疗保险;更不能采用“美国模式”,依托居民个人参与商业保险,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应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为目的,提高居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

6、卫生保健制度,核心是强化政府责任,逐渐实现卫生费用重要由政府承当,使低收入人群也能享有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从而改善国民的整体健康素质。要逐渐扭转政府卫生投入比例过低、居民个人承当过高的状况。政府增长的投入,重要是用于疾病避免控制、基本医疗服务、医疗困难救济、资助低收入人群参与医疗保险、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等方面。与此同步,还应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条件是高度都市化和高就业率。在相称长的时期内,国内还不也许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如扩大城乡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快推动新型农村合伙医

7、疗制度;对都市非就业人员、低人员及少年小朋友,参与新型农村合伙医疗的做法,采用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措施,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鼓励中高收入人群积极参保;加强城乡医疗救济制度建设等。、把农村和社区卫生作为“撬点”。长期以来,国内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避免;重都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其成果是,“重治轻防,越治越忙”、“都市烂了谷,农村没米吃”、“名医看小病,大马拉小车”。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全面,也不协调,更不具有可持续能力。国内的卫生经费有限,在投入上绝不能重大轻小,而应从最单薄的环节入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目

8、前,国内看病难的症结,不是大医院不够,而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太弱。大型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既导致了卫生资源使用的挥霍,也挤占了有限的卫生投资,使“长腿更长,短腿更短”。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避免为主的方针,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古人曰:“上医治未病”。加强避免保健,从源头上控制疾病,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卫生投资。把农村和都市社区卫生作为“撬点”,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农村卫生是国内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到,国内农村将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合伙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让农民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缓和都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入点和

9、都市卫生改革的交汇点,也是都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将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本、避免保健与基本医疗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的都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坚持三项改革联动。医疗卫生改革波及政府工作的多种方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能“千里走单骑”。医疗卫生服务、医药购销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是“三套马车”,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只有三项改革联动,协调推动,才干形成合力。任何一项改革的缺位,都会影响医改的全局。公立医院改革是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重头戏”。国内的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社会办医院仅占。如果庞大的公立医院规模,要维持其公益性质,大大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因此

10、,各级政府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立规划,合理拟定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构造和布局,中央和省级政府只保存少量国家和省级医学研究中心,承当科研、教学和疑难重症临床研究任务,其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政府在集中财力办好公立医院的同步,还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壮大医疗资源,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政府对公立医院应实行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差额补贴的“收支两条件”管理,彻底扭转“以药养医”的局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药购销制度改革的核心一环。药物不同于其她商品,不是由患者积极消费,而是由医生指引患者消费。药物使用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药物生产流通公司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11、,而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按照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由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定点生产、政府定价、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措施,较大幅度减少群众基本用药承当,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同步,改革药物价格管理,提高药物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严禁虚高定价,减轻群众用药承当,积极履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基本药物零差价率”新举措。医疗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大病保险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济制度、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将会有效分担和化解国民的疾病风险。医疗卫生改革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社

12、会政策的“珠穆朗玛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的医改不也许照搬外国的模式,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重矛盾,处在“破冰期”、“爬坡期”。实践证明,改革和发展中浮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和发展的措施解决。改革难,不改革更难。惟有改革,才干冲破难关。“事危则志远,情迫则思深”。历史航船总是在一次次破冰中前行。我们既不能有畏难情绪,也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医疗卫生改革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之中,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毅力推动改革,逐渐缓和“看病难、看病贵”,让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