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75333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郧翀 周鑫摘要面对地球上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与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 该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已经成为21 世纪全球热议的话题。每时每刻地球上都在发着因 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地质灾害,它们肆意地吞噬着地球上无辜的生灵,给受害国造成无法 计数的损失。这一切的发生无一不与人类企图征服地球的欲望有关。为了谋求自身发展, 人类不顾一切地发展工业,不计后果的破坏着他们生存所依托的地球。时至今日,才发觉 自食其害。那么如何挽救这一局面呢?下面本人就如何使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阐 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企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关于

2、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二者存在着必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树立良好的责任意 识对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将有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酸雨污染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而我国不仅要应对这些共有问题,而且要面对本 国国情中,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这对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 树立了严峻考验。从广大企业来看,并不是不做环保工作,而是不够重视,对于日常监管 有疏漏。例如,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 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体污染。双苯厂发生爆炸固然是因为人员工作不到位, 造成监管纰漏,对松花江水体造成重大污染。

3、再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公司人员为减少 成本谋取暴利而在在其奶制品中添加了三氯氰胺,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如果这些与事 件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企业能像关注其经济利益一样,加强社会责任,关注其行为对社会造 成的危害,反过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会给企业一个再次飞跃的大环境,这样相信企业与生 态环境会共同良性发展。新时期,致力于企业加强社会责任进而促进生态环境与其自身协调发展的论述研究很 多,对于这个问题本文认为,要实现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要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确保这项机制的条件就是服务型政府的支持及完善的法律规定。在这一层面的辅助下企业 这一内因通过外部支持,提高能效及生产技术,进而以高度社会

4、责任态度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从生态环境由于企业的不科学发展恶化的表现,并 着重介绍了发张中国家,重点为中国企业对生态环境额负面影响;第二部分分析了企业在 法律等不健全的外在因素,及企业自身环保、责任意识等内在因素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原 因;第三部分以如何进一步促进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并结合日本夏普公司用生命周 期评价法(LCA )改善生产的案例,进一步阐述以上理论;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1 生态环境因企业不科学发展而恶化的表现1.1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21 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 ,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 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妥善处理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 极为棘手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拿不出巨额资金来保持环境和治理环 境污染 ,以至于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目前,我 国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企业对承担环境责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在环境责 任承担方面仍处在被动状态,常常是迫于政府和社会压力,产业链中跨国企业等合作伙伴 的压力之下的非自愿举动,更多地将其看作消耗企业利润的减项,很少看到承担环境责任 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和竞争力 ,不少企业还停留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传统企业理念阶段,忽 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企业理论。1.2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概况

6、纵观我国传统工业发展道路,整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类征服自然、掠夺资源、改造自 然地过程,是一条非可持续发展的工业道路。它破坏了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20 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当时我们国家在未解决温饱问题努力奋斗,但当时由 于缺乏对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的了解,指定了众多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发 展经济的方针路线,结果是许多地方过早的出现了污水横流,烟雾弥漫的“工业病”现象。 直到近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之分严重,地震、台风、洪水、旱灾、蝗虫等多种灾害不断地 肆虐地球上的各个角落 ,给人类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数以亿计。人们才深刻意识到人与自 然的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但由于

7、受传统“末端治理”范式的影响,现行的相关法律 要求企业遵守相应的环境标准、污染预防与治理的责任就可以了,所以“先污染破坏后治 理”就成为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当然选择,而无法从长远出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保 护环境。因此在法律制度的执行上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只注重消除在最后环节的废物处理, 而不注重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产品原料的节约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相当一部分的小型企业 有的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有的为了降低成本,敷衍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进行“表面”环 保工作或根本不采取废物处理环节,从而使环保措施收效甚微。据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 440公斤,且年增长率为8 %10 % ,全国约 20

8、0 多个城市已经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每年由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 固 体废弃物和农药等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计 950 亿元左右 ,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6 %左 右。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3 %5%,显然我国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已经使经济增长打了折扣。虽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但由国家工业发展的历程看,发展 中国家以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小觑,而且随着跨国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将资源消 耗大、对环境破坏强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和全球

9、性,使 得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世界问题,全球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据联合国开发署、 环境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175 位专家参加完成的世界资源报告 20002001 : 人与生态系统 ,正遭破坏的生命之网中,对全球五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作出的研究结果表 明:全世界 70 %的农田退化 ,地力枯竭;50 %的湿地已经在 20 世纪消失;2/ 3 的渔业 已经濒临或超过持续生产的极限;全于1/3 的人面临缺水 ,其中 13 亿人没有健康饮用 水;世界上1015 %的物种将在未来的30年灭绝;80 %的森林正遭砍伐。1.3 中国工业行业 FD I 对环境污染的状况1979年,中国实际吸收外

10、商直接投资额仅为 0.86亿美元,自 1992年以后,中国利用 外资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 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527.43亿美元, 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FD I最多的国家。截止2007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 资项目 632 348 个, 其中, 第一产业为 2.77%, 第二产业为 72. 36%, 第三产业为 24. 87%; 合同投资额为 17 323.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为 7907. 47亿美元,连续16年成 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然而随着中国各种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不断发展,大气 污染情况有恶化的趋势,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大

11、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上升, 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连续多年超过 2000 万吨,已居世界首 位,对中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见表 1。2 生态环境因企业不科学发展而恶化的原因2.1 因企业外部因素而使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1.1 因法律体系不健全而使企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理念、已开始从末端控制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控制,但相关环 境法律法规由于制定较早,缺乏循环经济理念,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相关制度也不符合循 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只在第九条规定了:国家保障自然资源 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

12、侵占或者破坏自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 然资源。并没有明文纳入循环经济的概念。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立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公众的要求。公开的主体以政府 为主导,企业一般不主动公开信息,即使公开,其范围也十分有限,可信度也不高。信息 公开的过程缺乏有效地监督,暗箱操作的结果是,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公众对信息的 透明度失去信心。而且,对于公众申请,而企业不履行公开义务的救济程序未作规定。2.1.2 因行政体系有漏洞而使企业对生态环境破坏治理不及时由于企业是地方经济的主体,许多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 而忽视了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没

13、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在这样 的状况下,政府就会以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为借口,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地方政府为捞政绩而对当地企业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成了保护企业环境污染 的一把“遮阳伞”。2.2 因企业内部因素而使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缺失2.2.1 企业责任问题错位,缺乏承担责任的正确理念一方面,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明确分工,企业做了政府的事, 试图实现各种社会职能,包括学校、公检法、医院、街道社区等等,而政府又去干预企业, 做企业的事,造成政府和企业双方的错位。如今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当强化企业责任运 动到来之际,由于缺少对企业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的宜传

14、,使得企业未能意识到企业环境 责任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自觉自愿地强化 这一理念并履行这一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值论的误导,现有会计、 税收制度中没有将环境资源消耗计人成本中,企业自然无须从企业成本角度去考虑树立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2.2 企业“利 益最大化”原则的经济驱动传统经济发展理念认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地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利润的最大 化,而兼顾环境责任会违背其原则,带来负面效应。把经济责任作为企业唯一追求的目标, 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践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缺乏诚信,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经营。 然而现代企业已经不能作为

15、一个纯粹意义之经济组织存在,企业经营组织尽管要追求经营 利润的最大化,但企业是社会之中的企业,是社会当中的主体,现代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 远远超过了企业正在承担的纳税、赚取利润和提供就业等常规责任,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 “嵌入”社会结构之中,其在社会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这种片 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利益的经济驱动也是企业不愿承担环境责任的一大祸根。3 如何使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1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3.1.1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法制化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一项环境法的基本制度,制定公开的可操作性程序, 公开主体由政府主导改为政府与企业公开相结合,政

16、府和公众对公开过程进行监督,保证 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公开手段应该多样化,如企业的新闻发布会、广告、展览会、企业公 告栏、允许公众参观等。建立可行的救济机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企业的生产置于社 会监督之下,减少暗箱操作。3.1.2 改革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1)提高收费标准,将标准制定在高于或等于治理污染 的成本,改变企业宁交排污费也不愿治理的的现状;(2)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排污即 收费,超标加倍”虽然比过去的处罚严厉,但不足以制止污染行为,超标排污行为已构成 违法,应当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不能仅征收排污费;(3)明确收费部门 和收费标准,改变多部门重复征收、乱收费现象,积极探索费改税;(4)借鉴国外排污权 交易的经验,在我国进行推广。3.2 优化服务型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搞好银企对接。国家应采取措施,使担保公司 应加大力度为中小企业担保;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