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46360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297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7页
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7页
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7页
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7页
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2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同步练习 目 录教学计划及进度表3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71 空气的成分72 燃烧的秘密123 变色游戏194 生锈与防锈25第二单元 健康与生活315 刺激与反应316 人体的司令部387 习惯与健康448 环境与健康52第三单元 地球剧烈变化629 地表探秘6210 地球的内部6811 地震7312 火山8313 地壳的构成89第四单元 光9614 光从哪里来9615 光的传播10216 光的反射10817 彩虹的形成114第五单元 热传递12018 勺柄是怎样变热的12019 传热比赛12720 热在水中的传递13421 太阳能热水器13922 保

2、温和散热146第六单元 保温物品15423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大比拼(一)15424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大比拼(二)16125 科学擂台保温物品大比拼(三)168全册同步练习及课后习题答案1732021年秋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四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

3、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物质的变化、健康与生活、地表剧烈变化、光、热传递、保温物品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热传递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

4、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二)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比例。2.了解人体复杂而精密的器官,习惯、环境与健康的关系。3.认识地震、火山和岩石。4.知道光从哪里来,光的传播与反射原理以及彩虹的形成。5.知道勺柄是怎样变热的,了解保温瓶的原理。(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

5、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五、基本教学措施: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

6、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学中要面向全

7、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单元是本册的起始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之后,进一步认识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观察蜡烛燃烧、苹果切面变色、铁钉生锈等实验现象,再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并

8、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金属防锈等。1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2.能说出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科学探究1.能从空气的组成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空气成分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 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1.能对研究空气的成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空气成分的实验,并愿意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说出人类与空气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点能说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能

9、说出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能从空气的组成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空气成分的信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蜡烛2支、木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等。课前搜集有关氧气、氮气用途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2.提问: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空气用完了吗?(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实验(一)。(1)掌握方法。播放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视频,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讲解: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加入大

10、约5厘米深的水,水不宜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研究空气的成分 进入杯子吗? 把现察到的实除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记染在下面, c.点燃蜡烛,用集气 瓶罩在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观察。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 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3)分析现象。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讨论:A.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B.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减少

11、?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为什么?(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C.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用光了?为什么?(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2.实验(二)。(1)引导: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实验。(2)方法: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察有什么现象?(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4)汇

12、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实验中的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3.得出结论。(1)思考: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单一成分的气体吗?如果不是,至少有几种气体?(2)小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3)引导:空气中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呢?请你阅读“科学在线”。(4)阅读:学生阅读,了解空气的组成。(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也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生机勃勃的地球。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都有哪些用途呢?请阅读有关资料。2.阅读:学生阅读、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

13、教师提供的资料,将整里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第1页中。 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 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评价。4.播放:有关氧气和氮气用途的视频。5.评价: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课程资源空气含量测定实验拉瓦锡(1743-1794),法国著名化学家。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测定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十二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而剩余的4/5的气体既不能供人类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些气体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一个

14、容器内曲颈瓶 再加热,又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 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玻璃钟革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余的气汞槽 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 样。这样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板书设计1.空气的成分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氧气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2 燃烧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生成的新物质。2.了解燃烧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强防火意识。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5、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蜡烛燃烧后的变化。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法。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教学思路:1. 选几种不同材料燃烧,观察它们在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 对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提出假设,再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3. 了解燃烧过程是否可逆。4. 结合课本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危害。5. 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课前准备:1. 上网查找有关燃烧对人类的意义及危害。2. 利用假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