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4592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没有哪个老师不期待学生有良好的发展,然而在不经意中,老师却成了坏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立足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方法失当,那么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近期,我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发现了下列现象,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只能是消极的抑制作用,应引起重视。现象一:课堂上常有学生举手欲提问,可是老师就是不叫他,学生只得作罢。或者老师以为他回答问题,结果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不置可否,就急忙让他坐下,等等再说。课近尾声,老师问:大家都懂了吗?

2、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一般都摇头。面对这一现象,我想说:质疑,不能等,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不予回应,直到课末才让学生质疑?因为教师怕学生的中途质疑会干扰教学思路,打乱预定授课程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可是低年级学生思维活动性大,如果让他们等下去,往往最后就忘了要问什么。这样一来,质疑就变成了走过场。试想,在低年级都不能利用儿童自身所具备的探究欲望,今后又怎么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我以为教师在低年级学生质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及时恰当地处理,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借此推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乌鸦喝水一课

3、时就做得很好。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如果学生仔细推敲,确实会产生疑问。果真,在课上的不同阶段,学生分别提出了三个问题:1. 这个瓶子是从哪里来的?2. 乌鸦放进去的石子会吸水吗?要是它把水都吸光了怎么办?3.乌鸦为什么不衔大石子放进去,那样不是能早点喝到水吗?站在儿童的角度,这些确实是问题,这位教师能顾及学生所需,让学生及时发问,学生思维的火花才得以闪现。再看教者对这三个问题的处理:问题1 表现了学生不满足于接受课文表述,表现出一种追根求源的精神,但与本堂课的主旨关联不大,因此,教者把它留给学生去想象。问题2 涉及到物质的物理特性,当时就有学生说,石子不同于泡沫,语文课堂也只能仅限于此,于是教者把

4、这个问题留待科学课或课外探究。这个问题虽显示学生认知的幼稚,但思维方向是对的。问题3 直接与教学内容有关,教者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联系了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兴致勃勃,思维活跃,作了精彩的回答,学生的答案有:瓶口小,掉不进瓶内,要是卡在瓶口就糟了。大石子太重,乌鸦叼不动,如果不小心还会打翻瓶子的。经过讨论,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乌鸦遇到事情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也会带动其他学生学而生疑。固然,低年级学生提的问题不是都有条理的,正因如此,需要在提出与梳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的质疑能力,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我们应让低年级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质疑思

5、维的乐园,不要因为教师的一厢情愿,在等待中错失了良机,抑制了学生的发展。现象二:培养想象力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中都是倡导的,在低年级阶段,儿童是极善于想象的,可是当学生表露出想象力时,教师却毫不在意,甚至加以否定,随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让语文学习索然无味。低年级语文课堂三种现象的剖析杨莉82 教法学法面对这一现象,我想说:不要伤害学生想象的热情。例如,一位老师执教雨点一文,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说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池塘像一张大大的床。”教师不满意,又请第二个学生回答,第二个学生说道:“因为小雨点从天上来,它走了那么远,就累了,正好到池塘里睡觉。”教师听了,终于忍不住说出

6、了自己预定的答案:“不对,因为池塘里的水很平静。”学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却也只能接受老师的答案。谁对谁错?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内容常被当时的具体情境所左右,学生看着挂图上池塘,云朵,拟人化的雨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的合理的想象,能算错吗?教师的答案是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说的是事物的特性,也不错。但教师否定学生的想象,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学生几次遇上这种情况,恐怕对想象就没多少热情了。语文教材及课外阅读中,有许多富有想象的儿童诗,童话故事,如果都象这位教者那样往客观实际的方向去想,学生还能体会到什么情趣呢?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何培养?因此教师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学生想象式的回答,切不可拘泥于

7、事物客观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反之,失败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很难想象,教师长期这样上课,能培养出想象力丰富,善于感悟语言文字,情感积极向上的学生?儿童本是善于想象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低年级开始注意呵护他们的想象,给他们的想象以展示的空间。现象三:低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儿童时期,顽皮好动,于是课堂纪律就成了老师头疼的问题。许多老师都认为,先把纪律抓好,学生才能专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于是在课堂上刚性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纪律,如果有学生不举手就回答问题,或举手姿势不够端正,坐姿不够规范,那么就会受到老师严肃的批评,此时

8、的学生往往没了神气,好似犯了罪一般。面对这一现象,我想说:纪律是为学习服务的,不要因此而削弱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因此需要在纪律的制约下让学生保持缄默,但我们知道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现在,由于大班教学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课堂上的学生仍然受到束缚。长此下去,我们必然会看到一群群没有生气的学生。其实,我认为大不必如此认真,低年级的孩子行为自控能力差,他们越轨的举动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并无恶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这部分学生身上,我们恰恰可

9、以发现许多可贵的品质:如思维敏捷,有极强的表达欲望,敢于表现。如果我们所进行的不是大班教学,你还会对他们表示反感吗?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因此教师应采取的态度是:以不伤害学生表达积极性,不干扰学生的思维,不打击学生的信心为准则,可以先表扬其积极的一面,然后再讲清遵守纪律是为大家着想,是一种美德。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不太会识时务,他们常常在老师认为已经不再需要回答的时候还在努力要求回答,其实这也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关,他们常常只关注自己是否说过了,对别人的表现,课堂的实际状况并不太在意,因此,作为教者应了解儿童,注意保护学生这可贵的激情,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生不够符合规范的言行能够理性看待,悉心引导。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而低年级的教学又是小学教育的开端。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以他们的心理发展为起点,更多地尊重理解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顺利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天山中心小学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