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74244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统计(四),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的编写特点:1、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本册教材把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平面扩展到立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是加强了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其次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再次是重视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2、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教材注重从显示生活中选取统计内容,注重示范并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在练习时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制图题,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要求过高,这样有利于把统计知识教学的重

2、点转移到对统计过程的参与和统计思想的培养上。3、加强数的整除中概念和算理的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教材尽量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用实际例子引出概念,以利于学生掌握。4、加强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本册开始,分数的教学进入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要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教材进一步加强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教材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解决了这类问题的计

3、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不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联系。5、精简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教材只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且分子、分母比较简单,大部分计算可以口算。6、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教学建议。2、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用直条表示相应的数量,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和制作统计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对

4、统计结果的分析。3、教学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例揭示意义以及内在联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要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认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4、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要结合图形、实物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5、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要突出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使学生学会分数加、减法稍复杂的计算。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进度。1、第一周:2.9-2.11。期初复习(2课时)。2、第二周:2.12-2.18。(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5、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第三周:2.19-2.2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4、第四周:2.26-3.4。(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2)实践活动(1课时)。(3)复习(1课时)。5、第五周:3.5-3.11。(1)复习(1课时)。(2)简单的统计(2课时)。(3)约数和倍数(2课时)。6、第六周:3.12-3.18。(1)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课时)。(2)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2课时)。7、第七周:3.19-3.25。(1)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1课时)。(2)最大公约数(2课时)。(3)最小公倍数(2课时)。8、第八周:3

6、.26-4.1。(1)最小公倍数(3课时)。(2)实践活动(1课时)。(3)复习(1课时)。9、第九周:4.2-4.8。(1)复习(1课时)。(2)机动(4课时)。10、第十周:4.9-4.15。分数的意义(5课时)。11、第十一周:4.16-4.22。(1)分数的意义(1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12、第十二周:4.23-4.29。(1)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2)期中复习、考试。(3)期中考试。13、第十三周:4.30-5.6。劳动节放假。14、第十四周:5.7-5.13。(1)约分(2课时)。(2)通分(2课时)。(3)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15、第十五周:5.1

7、4-5.20。(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2)复习(2课时)。(3)机动(3课时)。16、第十六周:5.21-5.27。(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17、第十七周:5.28-6.3。(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2)复习(2课时)。18、第十八周:6.4-6.10。(1)机动(3课时)。(2)期末复习(2课时)。19、第十九周:6.11-6.17。期末复习。20、第二十周:6.18-6.24。期末复习。21、第二十一周:6.25-7.1。期末考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二)一、全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

8、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圆柱和圆锥: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

9、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简单的统计: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的描点、连线等工作。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3、渗透统计思想

10、,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比例: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总复习: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

11、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平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2、培

12、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四、班级情况简析及措施五、教学措施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