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4033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看战前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同时近代东亚两国近代及其重要的战争,然而这场战争却决定着 此后两国相反的命运;同是在西方殖民扩张时代压迫下,中日两个封 建专制性质国家,几乎同时代被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然而自1895年 后,日本却跻入了侵略者行列,且后来居上,使中国受到了自第一次 鸦片战争强度最大的侵略与赔偿。由果索因,我们组从甲午战争中日 实力对比看晚清与日本近代改革成败。一、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一)作战部署1.战略:甲午年八月十八日,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我方原定 舰队排“人”字阵势,由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先,称战斗主力。海军提督以定 远为座舰,船长刘步蟾,等到两军

2、相望的时候,刘为保留主力忽然下令把“人” 字阵完全倒置,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后,两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前,阵线混乱, 日军乘机取得优势。战略是与军队指挥者思想紧密相关的,临时调整战舰布局,刘虽 是英国海军学校毕业的学生,但深受儒人志气思想影响,终究是属于 儒弱之列,倒置缘故只为求自全,胆怯的战略指挥,就算有爱国名将 丁汝昌为海军提督,可丁又本是骑兵的军官,不善水战,更是雪上加 霜。2.战术:定远船上总炮手是英人泰乐尔,看见刘步蟾变更阵势,知道形势不 好,他先吩咐炮手命中而后放炮,因为船上炮弹不多,走上望台,准备帮丁提督 指挥,但两人中英文交流不通,只好比手势交谈。不久炮手开火,第一炮就误中 自己的

3、望台,丁受重伤,泰乐尔亦受轻伤,指挥与军队均混乱,海军损失严重。在双方争取海权的黄海海战中,中国战败,日本陆战需要从海上运输大量军队物资,这是中国陆军又遭失败的重要原因。(二)战前准备1. 物资:中国军舰之优点A. 舰船数量上优于日本海军。中国当时除北洋舰队外,尚有南洋舰队、福建海军、广东海军三支舰队,也有一定实力,例如南洋舰队拥有 5 艘巡洋舰。B. 中国拥有两艘巨舰。定远、镇远两舰排水量均为7335吨,而甲午战争时, 日本最大的舰船排水量只有 4278 吨。C. 中国铁甲舰优于日本。据甲午海祭书中,中国铁甲舰5艘,日本方面 3艘。这里铁甲舰当指船体有特别的铁甲防护,防御能力大大增强。D.

4、中国舰只大口径火炮优于日本。以黄海战役计,中国21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有 23门,而日本只有11门,仅及中国的一半。而事实上,我们引以为豪的北洋水师却由于经费问题近十年未更新装备李鸿章就向沈葆祯诉苦:“部拨四百万有名无实,各关四成除去协晌借款,所存无几,各省厘金指拨要款久已入不敷出,断难如数。”李鸿章在奏折中总结了三年来北洋经费的困难情况:“奉拨额响每岁号称四 百万两,三年以来实解不过二百万,是每年仅得数十万两,固己有名无实。各省厘金 或分毫未解,或解不及半,各海关四成洋税开销本多,又拨去半分归还西征军饷原 借洋款。”10 年未更新装备,购置新舰,要知道军事技术是飞速发展的, 怎能耽误这近十年时

5、间。而北洋官兵们就是用性能上与日本相差了一 二十年的军舰去战,而且又有如此多战斗外的因素捆扰着他们。虽然 舰船吨位、马力、参战兵力、火炮数量、速射炮数量、鱼雷发射管数 量日本都是明显优势,但事实上海战中的机动力、火力北洋水师都处 于劣势,就连弹药也是严重不足。中国海军之缺点兼对比日本海军之优点A、中国海军除定远、镇远两舰外,其余军舰吨位普遍较小,均在3000吨以下。日本海军虽无巨舰,但其4000吨以上舰只有5艘, 3000吨以上舰只有4艘,总体舰只吨位平均。B、中国舰只的航速或机动性方面逊于日本。中国舰只中航速最高的致远、 靖远均为18节,其余主力舰航速均在14.515.5节之间。日本舰只 中

6、航速最高为吉野,达22.5节,另有4艘军舰航速在1819节,其 余在1516节。C、中国舰只配备火炮数少于日本。以黄海之役计,双方各12艘战舰,中国火炮 数195门,日本火炮268门。另外,日本的快炮远远多于中国。2. 人心:A.外交:1894年8月1日日本向大清帝国宣战,甲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后, 26日,日本与朝鲜签订大日本大朝鲜两国盟约,规定: “日本将出兵参 与对大清帝国的攻防战,而朝鲜将为日本提供后退及粮食准备等尽可能多的便 利,”这道攻守同盟,很明显的将战争直接涉及到的朝鲜拉向日本一方。B. 军纪:清军在平壤被包围时,有人甚至倾家荡产,为日本兵做向导,在清军战败溃逃之际,百姓纷纷指

7、认他们的藏身之所。为何?朝鲜文人黄玹遗著中写道:“清兵奸淫掠夺,每天贿赂。无论宫厅还是民家, 都陷入莫大困境,纷纷将其视为仇人。”恰恰相反:“这场战争展开之际,日本 军队都是从本国自带军需品,甚至连柴碳也都是从日本运输而来,日军所到之处, 连饮水也都是用钱购买的。日军的军纪如此严肃,所以朝鲜人几乎没有觉得他们 是士兵,因此,朝鲜人乐于给他们做向导。”C. 国民意识:日本在当时调动了报纸、杂志、广播等所有大众传媒资源,并 把从军记者、画家、作家派到前线,每天以各种方式报道战争情况。日本在这场 战争中,人人以当事者心态介入其中,所有国民全部因战争而狂热,变成直接或 间接地战争参与者。民众争先恐后捐

8、献资金,赤贫的年轻人纷纷志愿参军。 大清帝国在对日战争中清政府内部形成“帝党”和“后党”,对日战争态度不一, 主战派和主和派进行着政治权利的较量。北洋水师更是被李鸿章视为私产,曾言:“北洋兵舰合计二十余艘,海军一支规模略具”以及“目前限于饷力, 后京师东面临海,北至辽沈,南至青齐。二千里间,一气联络,形式 完固。”由对海军形式的自信后转为主和,全国民心涣散,实“以一人而敌一国 也”。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此D. 统治者态度:清动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为慈禧太后庆祝60大寿;日本天皇 亲手下诏书,由一日三餐改为一餐,直到日本海军超过北洋水师为止。在天皇与 日本百姓重重

9、压力下,日本议会通过了内阁增设的军费预设方案,将原本由大清 北洋水师定制的军舰买回日本。日本高层多为留学生,曾见过西方列强的强大, 战前日本自天皇至百姓上下一心。E. 战前中日对彼此的认识:日本挑战清朝是以“国运相赌“,故谨小慎微,备战严密,预谋已久。而清政府官员则不明世界局势,不明日本明治维新之真相,一 味地盲目乐观,认为”日本兵素来未经大战,貌似泰西阵法,并非中坚,亦非同 仇,籍民抽丁不愿者众。气亦不扬矣,必不能当中国之强奋而耐战。“二、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看两国的战前改革运动(一)洋务运动1861 年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政府“师夷长技”开始洋务运动,以学习外国 工业制造为主要内容。训练

10、新式陆军: 1861 年的天津洋枪队;曾左李的湘淮军 等。军事工业:“四局一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 器局和湖北枪炮厂,主要生产枪炮弹药,轮船钢铁。后由于经费不足以支撑军事 工业生产,后期兴办主要是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电报总 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阳铁厂。后期还创办了系列军事学堂。1874 年日本侵台后, 1875 年,清政府任命沈葆桢(南洋大臣)和李鸿章(北洋 大臣)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1888 年成 立了北洋舰队(共有20余艘大小军舰)1891年后,因海军军费被挪用修筑颐和 园,完全停止用以建设投资的海军军费

11、供应。(二)明治维新改革成败对比: 1861 年,清政府在北京正式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洋 务运动以合法的身份正式开场。由于规定该衙门的主要职能是处理“通商善后” 事宜,妥当地“羁縻安抚”列强,保持和局,所以清政府办洋务的直接动机实质 上是如何满足英法侵华的权利要求,以换取保全清王朝的安全,欠缺谋求自强、抵御侵略的思想。洋务运动只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然而,这却是杯水车薪,只是只徒有声势的纸老虎。洋务运动是在 1861 年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清政府“师夷长技”开始,以学习 外国工业制造为主要内容。这种学习仅限于器物层面,“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 体西用”,学习的仅是西方坚船利炮只是一

12、些皮毛,统治阶层对外国人是盲目自 大的态度,对封建制度与保守思想过于自信。日本在国门洞开后,即派遣了数量庞大的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对于比自己更强大 的西方国家虚心求教,同时也派人到中国探求失败的原因,日本在学习西方的过 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以及科学教育 文化。此后日本明治维新变法的全部努力是促使日本脱胎换骨地学习西方。依据 国情从英国引进了君主立宪制度、邮政系统和海军建设;从法国引进了警察系统 和司法系统;从美国引进了小学系统和国家银行系统;从德国引进了陆军系统, 等等。在清朝海军还只知道打靶阅操的时候,日本海军已经大规模推广了兵棋推 演、实战演习等训练手段。日本人用一代人的努力完成了国家近代化的全面转型。 甲午中日战争,枪炮弹药的背后,是一个经历社会自下而上的推翻封建统治再自 上而下进行全面改革的资本主义日本和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较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