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月考语文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73433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月考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月考语文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1、A (Bywi; C shzh shy;D xxin:)2、A (梗鲠) 3D(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形象”不能说“卷土重来”。A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B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C一落千丈: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4、C (动宾搭配不当,应在“艺术”后加“知音”)5A.(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二、诗歌鉴赏6、 五言律诗(2)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

2、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3)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

3、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

5、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

6、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三、默写四、文言文阅读(一)8、 C(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授予官职。)9、 C( A不行:不能走路。 B成立:成人自立。 C区区:拳拳之情。)10、B(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A分别解释为“因为”和“用来”。B都解释为“我”。

7、C,分别解释为“比”和“从”。 D分别解释为“希望”和“心愿”。)11、 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它,代词。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它,代词。的,结构助词。)12、 D(分析理解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意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和原因。)(二)13【答案】D(D项中,逼,逼迫;满,自满;灭,灭亡。都没有活用。其它项都有活用。)14【答案】C(C项,至,到达。A项,于,(1)到了;(2)对于。B项,以,(1)而且;(2)因为。D项,其,(1)他们(代古人);(2)难道。)15【答案】D(和例句一样,都是介词结构后置)16【答案】B(三)17A(B看待,与“以贵

8、公子待汝”的“待”同义;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D违背。)18B(A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和、跟/动词,给;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拿。)19B(和是叙说,不含告诫意味。)20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21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4分,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3分。“全”、“二也”各1分,全句大意1分。“

9、此”以为“因此”之类,不扣分。)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3分。“爱”“肥家”各1分,全句大意1分。“爱”译为“喜爱”“重视”“吝惜”“吝啬”算错,“肥家”意译为“为家里捞好处”之类,不扣分。)【参考译文】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

10、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

11、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

12、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22示例: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300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6分

13、,每句2分,意思1分,手法1分。)23作文写作(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表达25分一等(2521)二等(2016)三等(1511)四等(100)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

14、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书写潦草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发展等级10分一等(108)二等(76)三等(53)四等(20)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见解、构思新颖立意较深刻材料较丰富语言较有文采见解、构思较新颖立意略显深刻材料略显丰富文句略有表现力见解、构思略有新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句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未写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不足300字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违背文体要求写诗歌的,不超过20分。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