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73216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人教版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6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1.C 2.D 3.B 4.D 5.A 6.D二、填空(共8分)7(1)造化钟神秀(2)大漠孤烟直(3)衡阳雁去无留意(4)身世浮沉雨打萍(5)(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共5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有错字该小题不得分)8 金箍棒 猪八戒 粗犷豪放(或“鲁莽直率”)(共3分。每空1分。最后一空符合要求即可)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9. 答案示例: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园博会发展迅速(或“展园数量、投资总额、国外参展城市逐届增加”)。举办意义:加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环境

2、的可持续发展。(共4分。“发展状况”,1分;“举办意义”,3分)10答案示例:相同之处:(1)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2)均运用科技手段不同之处:北京园体现皇家园林特色,台湾园突出生态环保特点。(共4分。“相同之处”,2分;“不同之处”,2分)11. 答案示例: 口号:凝聚青春力量,共建美丽家园含义:在志愿服务中,展示志愿者的青春活力,凝聚爱心力量,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3分。“口号”体现志愿服务的精神,1分;“含义”阐释与口号一致,2分)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12. D (共2分)13.(1)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2)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

3、病了(或“因此我就不再说话”、或“所以我不再过问了”)。(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14.答案示例:桓侯盲目自信,他认为自己没有病;他对医生有偏见,认为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他固执己见,对扁鹊多次提醒治疗的建议不理不睬。(共3分。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共15分)15. 答案示例:(1)四处求人,要到老屋 (2)偕同父母,搬进老屋(3)守着老屋,清贫度日(或“坚持写作”)(4)整治老屋环境,散步观景(共4分。共4空,每空1分)16. 答案示例:写出了当时小院及周围环境荒凉、萧索的景象,衬托出“我”看到父母对老屋的满足而涌起

4、的伤感之情,又与下文(或“第段”)写整治后小院生机盎然的美景形成对比。(共4分。内容及其作用,2分;结构作用,2分)17.答案示例一:搬离老屋时,作者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这里有与父母在一起艰难却相守的生活记忆,有笔耕不辍的坚持。搬入新居,引发作者对老屋的怀念:亲手栽种的植物,四周优美的景色,甚至那种种的脏乱,现在看起来都是那么值得怀念。最后,作者直抒热爱之情:以豁达的态度,告别过去,把自己的爱意融入老屋之中。答案示例二:搬离老屋,入住新居,作者不由回忆起在老屋生活时的情景。无论是在老屋艰难度日、坚持写作的时光,还是老屋周围的环境,甚至那种种的脏乱,这一切都让作者不舍与怀念。最后,作者以豁达的态

5、度,告别过去,抒发了对老屋的热爱之情。(共7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情感变化”,3分;语言表达,1分)(二)(共7分)18.材料、形状、功用(共3分。每空1分)19.答案要点:鼎禁高50厘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56条夔龙象征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饕餮纹饰有辟邪平安的寓意;夔龙纹饰有尊贵的寓意。鼎圆禁方,象征天圆地方。(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共8分)20. 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共2分)21. 答案示例:面对所犯错误,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自新,走向正途。(共3分)22答案示例:首先提出“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观点。然后举出德国知耻而赢得国际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事例,从正面进行论证;又举出个别国家由于不知耻而让国家背负正义谴责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知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共3分。“首先”1分;“然后”1分;“又”1分)系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