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731170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形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考情分析把握高考之脉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考点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1)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2)鉴赏诗歌的形象重点考查意象、意境、人物形象的把握。考点梳理 架构知识之网板块一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概括能力。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大概包括四个层面。1景物的选取及特点

2、这类题型的考查题目通常为:“诗中选取哪些景物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类题目,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语,如数量词、形容词、颜色词等,描写出画面的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诗人选用了相同的意象,但是由于运用了不同的修饰词语,景物的特点也就不同了。比如同样是秋天,在杜甫笔下是“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萧瑟之景,在毛泽东笔下则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绚烂之景。景物特点常用术语一般有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注:张可

3、久一生不得志,浪迹江湖,足迹遍及湘、赣、闽、皖、苏、浙等地。至元初,年七十余,还做过“昆山幕僚”,八十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_【解析】张可久的这首秋怀“含蓄不露,意到即止”。作者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烘托出作者功名未就,有家难归,辗转反侧的愁思。【答案】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2景物描写的角度及技巧景物描写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视角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俯瞰洁净的沙洲,再由近及远写了盘旋

4、的飞鸟、无边的落叶和滚滚的长江。【小贴士】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有以下方面:时间早晚、四季视角远观、近看、仰望、俯瞰、平视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声色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景物描写的技巧非常多,理解难度比较大,除描写角度中提到的一部分外,还有如正面渲染、侧面烘托、点面结合、虚实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等。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实写眼前之景,而下片“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想象之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就使作者因离别而伤感的情感表达的更加全面。有关知识将在第三节详述。【小贴士】有些诗歌鉴赏题要求回答,诸如:“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5、”这类题目也主要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技巧的角度进行回答。【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塍废圃(宋)周密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分析这诗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_【答案】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3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效果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主要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点明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基本信息,它多表现为多个意象(景物

6、)组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明了时间是“晚上”,地点是“江边”,人物是“我和客人”,事情是“送别”。(2)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情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演奏停止了,听众却仍然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这时只看到江心浸着一轮明月。这样,诗歌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春江花朝秋月夜这些美好的事物反衬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愁苦。(3)奠定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意境。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

7、冷阴森的氛围。(4)起到结构线索上的作用。有的意象(景物)贯穿始终,则往往成为线索,有的景物描写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西江月渔父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则甚:做什么。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_【答案】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4景物描写的情感及意味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在前面的几个层面已经提到,

8、但诗歌鉴赏题往往会单独来考查这一层面。学生的疑难之处不是答不出情感,而是无法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即不会进行分析。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考虑三个方面。(1)看作者选取的意象。这是最直观的方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选用了暗含凄清愁苦的“梧桐细雨”等意象。(2)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3)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缺、疏、幽”等词语。【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

9、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_【答案】通过鸟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答题模板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一般答题模式是:(1)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景物形象作简要分析。(2)提问变体:这首诗选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解答分析: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景物形象特点整体把握。(4)

10、答题步骤: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分析诗歌传达出的情感。(5)答题示例: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_【答案】前两句描写了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板块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咏物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

11、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类考查题目大概包括三个层面。1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1)抓住关键词语概括事物特征。关键词语最能体现景物的特征,因此,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2)借助表达技巧概括事物特征。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烘托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例题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12、然后回答问题。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注:陈亮:南宋爱国诗人。东君:司春之神。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_2分析诗人的情感志趣分析诗人的情感志趣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借助事物形象理解诗人情志。事物的形象特征与诗人内心的情志是相辅相承的,抓住了这些,也就抓住了理解诗人情志的关键。(2)通过传统意象领会诗人情志。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蝉象征品行高洁,鹧鸪表达离愁别绪,杜鹃则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景,等等。(3)联系

13、诗人际遇感受领会诗人情志。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例题6】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

14、年年长自清。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事物的形象,进而由形象特征把握诗人借此抒发的情感。分析“山泉”这一事物形象的特点,要从诗中对它的具体描绘和直接评价的诗句入手。首联的“不知名”写山泉的“脱俗”,颔联两句描绘出山泉的“澄澈”“飘逸”与“灵动”,颈联写山泉有“涧满”“池平”之能,尾联直接评价山泉之“恬淡”,虽无人关注,却年复一年,自洁“自清”。诗歌句句含赞颂之意,诗人显然要借山泉的形象,表达个人情志。【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此表现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事物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相关知识见第三节。答题模板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一般答题模式是:(1)提问方式:这首诗着重表现了怎样的特点,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2)提问变体:这首诗写了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解答分析: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