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3157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方面?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 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2)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3.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纪律、道德、法律等。4. 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有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

2、何作为社会的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二)遵守规则1. 自由和规则是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2. 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

3、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怎样维护规则?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4. 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易错点提示】有的同学认为: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解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

4、,促进社会有序运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一)尊重他人1.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 怎样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

5、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二)以礼待人1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以礼待人?(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 怎样做一个做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

6、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举止端庄、文明。(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三)诚实守信1什么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观,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诚信有什么重要性?(1)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 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标识。(3)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 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1) 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

7、老实事,做老实人。(2) 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易错点提示】有人认为:善意的谎言违背了诚信的道德。解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是这种谎言不是出于我们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因此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特性?(1)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

8、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2)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1)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是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3)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3.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

9、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白的亍政违法行为。(2)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4. 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1)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二)预防犯罪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1)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10、刑罚。2.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1)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我们为什么要预防犯罪?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4. 青少年应该怎样预防犯罪?(1)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2)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3)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

11、患于未然。(三) 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 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3) 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2诉讼在处理纠纷中有什么重要性?有哪些类型?(1) 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2) 诉讼通常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法三类。3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为什么要善于斗争?(1)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紧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4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怎么做?(3)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易错点提示】有的同学认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解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