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729803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22年秋季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任教老师:谭依然 一 、指导思想: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

2、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

3、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

4、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二)数学思考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

5、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三)解决问题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

6、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会

7、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四、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