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729088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零售业20年发展历程回顾之三从单一百货店到多业态经营本报记者 朱烨 单一百货店模式成为历史购物中心尽显集客优势1990年以前的中国零售业态一直处于以大型百货店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流通领域进入买方市场开始,这种局面开始慢慢被打破。丰富的消费品使得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几乎绝迹,市场上绝大部分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剩下一少部分商业也基本上处于供求平衡。供需关系的改变,推动零售业态爆发了一场综合性的商业革命,尤其是1996年开始,仅仅三、五年的时间,中国单一的百货店零售业态就发展为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格局。在1999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中,单一业态发展的占

2、82%,多业态发展的占18%;在2002年零售百强中单一业态的企业下降至63%,多业态的企业上升至37%。进入21世纪,传统大型综合百货商店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处于饱和和分化状态。此时,购物中心的出现,以更强的综合经营能力和商圈辐射力来争夺市场。与百货相比,购物中心在经营上专业分工特点体现十分突出,经营项目更加多元化并专业化。由于经营体量较大,能够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其集客能力相比较单一百货店形式更加强大。在20032009年期间,购物中心销售获得了3倍的增长,在社销总额的占比由0.3%提升至1%,其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经得到初步显现。我国零售业发展到此时,单一

3、业态企业的比重处于进一步下降阶段,在2006年,这一下降比例为55%,而多业态企业比重进一步升至45%。即便如此,相比较大约只有30%的企业是单一业态发展,70%的企业是多业态发展的世界零售百强企业,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业态还显得比较单一。但是,我国零售百强中多业态企业比重的逐步提高,对于我国零售业态形式越来越多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方向,给出了明显信号。7000平方米以下的店面向主题店、品牌店、精细化方向发展,15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面向购物中心方向发展,30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面向SHOPPING MALL方向发展,新兴百货业态店和大型购物中心迅速成长。由此可见,零售业经营方式的推陈出新正在推

4、动着行业的又一次革命,而新业态的独特竞争优势,又迫使原有业态不断改进、完善经营,两者形成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的互动博弈关系,如此良性循环,又大大促进流通领域的发展。差异化经营成新竞争店主题百货频现冲击传统格局新世纪以来,由于消费品市场的极大发展,多种体量的MALL商业地产正在渐渐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商业业态组合的主要载体。购物中心和SHOPPING MALL的兴起,扩大了传统百货店的服务内容,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购物需求。主题百货店也正在更多地进入新兴的SHOPPING MALL中,从而成为其主题店专业店,作为购物中心的经营主体,而与其他商业业态配套落位。此时的百货店,更加重视转变赢利模式,差

5、异化经营成为了其发展的突破口。女性主题百货的风靡一时,就是这种差异化竞争的体现。有专家认为,女性主题百货商场的出现将成为中国百货业态的第三次革命。名媛时代百货就是迎合女性逐级成为百货消费的主流群体的市场趋势,而打造的女性主题百货商场。名媛时代百货在首创“盟约合作”、“专业顾问导购”、“实体店网店DM邮购”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将居家装饰阶段“可移动物品”的床品、陈设品具、饰用皿具等商品,均重组到“居家软饰”概念的楼层馆区,在百货商场的楼馆内设立电玩竞技馆、户外运动馆、美容养生馆、情趣内衣馆、明星周边馆、宝贝写真馆等时尚前沿的商品与服务专区。除了名媛时代,同样是以女性消费为主题的新世界女子百货等主

6、体百货业店出现,与名媛时代一起瓜分着“女性经济”这一市场蛋糕。如今,除了面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千变万化,外资百货的进入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样是国内百货业必须面对的。日本SOGO旗下的太平洋百货、崇光百货、九光百货,以及伊势丹百货、八佰伴、三越百货、西武百货等构成中国的“日系百货”方阵,与中国国有转制及新兴的民营百货方阵几乎平分天下,世界10大百货中的美国梅西百货、诺顿百货,分别在北京、上海考察选址。“美系百货”介入,将对中国百货业态,特别是经典百货业态形成洗牌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百货店必须面对顾客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高档化。不仅仅是女性主题百货随着百货业市场的逐渐细分,“小型主题百货”的业态开始

7、逐渐显山露水,越来越备受业界推崇。此外,王府井“hQ尚客”百货、以及以兰卡佛百货、NOVO百货为代表的买手制百货等将百货店推向一条商品类别齐全的现代化商业街或SHOPPING MALL中,走主题店、特色店的道路。百货店作为经营选购品的专业店,开始向两级分化,大众时尚商品与奢侈品,两级的出现使市场进一步细分。单纯以商品经营为特征的百货店越来越向类别化、特色化发展,而与品牌供应商建立全面的供应链合作,成为品牌供应商的分销渠道和服务平台。 竞争,需要百花齐放,如今的中国百货业态,按价格与消费群体细分,有经典百货、时尚百货、大众百货,按店址细分有中心商圈百货、社区百货、休闲度假百货区等。近年来,在专业

8、卖场百货化、超市百货化、网络商城百货化的趋势下,再加上B2C、C2C电子商务企业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百货商厦、超市卖场、专业卖场、专业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百货店将越来越少,今后百货店将不再经营包罗万象的商品,而是从少数大类商品中发掘更丰富的品种,走特色百货、主题百货和专业百货的道路。环境的变化,正在迫使百货业寻找新的突破。百货店必须迅速完成从业种经营为主转换到业态经营为主的改造。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新型的百货业态,正以全新的经营方式完成角色和功能定位的转换。总结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型百货商店在数量及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繁荣扩张,创下了“百货商店”业态的神话。90年代

9、以后,随着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零售企业在与国际零售企业的对比和较量中,效益大幅度滑坡。危机意识逐渐加剧的中国零售企业,在面对竞争的压力下,逐渐开始转型突破,寻求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传统百货店纷纷向现代百货店的转型,经营模式、品牌选择、经营业态逐渐突破、变革。从自营到联营再到买手制的出现;从“千店一面”到差异化经营、自有品牌的尝试;从单一百货店模式到购物中心、主题百货多业态发展。中国零售业经历了20年的变迁与成长,正在经历洗牌,逐步走上成熟。中国零售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既需要政府有效规制政策的保障,又需要零售企业自身的积极创新,以形成自己独特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政府规制的重建和零售企业战略的重

10、塑,中国零售业将迎来更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得西明确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毛吉元 唐亮 近几年,圣得西大力推进以新兴工业化为先导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由商务休闲男装向时尚商务男装的战略转型。2011年,圣得西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与挑战,逆势而上,全年实现经济增长40.6%的骄人业绩。为了实现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圣得西董事长罗文亮日前在全国加盟商大会上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设计领先、渠道强势、团队高效、员工幸福。设计领先未来四年,圣得西将以“设计领先”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领先于工业品牌,设计领先于设计师品牌。十年前,圣得西就高起点引进战略性设计人

11、才,聘请法国著名设计大师丹尼法莱作为公司的艺术总监,这一合作一直延续到今天。2011年,圣得西重新调整品牌定位,着力打造国际时尚商务男装。为了让世界流行趋势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与体貌特征,罗文亮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时尚强国日本。2011年,知名日本设计师小林由则成为圣得西的“座上宾”,并于当年7月顺利签约合作,小林由则正式担纲圣得西时尚商务男装设计总监。目前,圣得西已经形成总部设计研发中心加法国巴黎设计中心、日本东京设计中心、上海设计中心的“1+3”设计研发体系,奠定了圣得西在中国男装界的设计领先地位。3月16日,圣得西法国丹尼法莱团队、日本小林由则团队、韩国秋京植团队共同为观众奉献了一台具有国际水

12、准的圣得西2012秋冬产品秀。3月28日,由中国设计师协会和圣得西共同举办的“圣得西杯”2012中国时尚商务男装设计大赛决赛暨新品发布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一条“携手国际服装设计名师,培育国内时尚商务设计新秀”的“设计崛起”之路,已经清晰地出现在国人眼前。渠道强势未来几年,圣得西将渠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一是以发展大中型地铺为主导,构建当地形象最佳、生意最好、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渠道网络。圣得西计划到2015年开设“生活馆”、“旗舰店”、“种子店”、“标准店”总数突破1200家;二是全面导入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构建市场快速反应运营模式;三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网上营销,潜心培育“柯尚”电

13、子商务品牌,2011年,“柯尚”同比增长255%的漂亮数据,使圣得西清楚地看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四是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继续在央视五套以及各主流媒体投放广告,以渠道造就品牌,以品牌影响渠道。团队高效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一个营销价值链跟另一个营销价值链的竞争,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团队跟另一个团队的竞争。罗文亮提出,“十二五”期间,圣得西要在现有人才战略储备的基础上,打造一支高效团队,实现员工业绩倍增。罗文亮有意识地将个人体验输入到企业文化中去,确定了“共生共长、润物润心”的核心价值观。“我对员工的文化培训是启发式的,不是目标式的,通过讲授优秀案例,影响员工,在真正体会企业文化同时,升华自身的人生。我视

14、员工为事业的合作伙伴,真心希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每一个员工都能赶超或跟随企业发展的步伐,不掉队,不被淘汰。”正是有了这种文化的牵引,才有了圣得西的快速发展,才有了员工的自我奉献。员工幸福圣得西把“员工幸福”列为“十二五”企业四大战略目标之一,追求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建立极具人生价值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做企业就如同打井找水,井挖得深,水自然而然就会汇流于此,我们只需专注打井就好。追逐财富很累。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利润自然而来。财富转而追逐企业。”圣得西董事长罗文亮认为,做企业并不是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做企业过程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实现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起对员工

15、、对社会的负责。多年来的企业实践也证明了罗文亮的经营哲学,2011年圣得西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未来3至4年目标销额达到15亿元。圣得西并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男装企业,也不是销售额最高的企业,罗文亮刻意不去追求高速发展,他要做一个好企业、好老板,生产好产品,把圣得西产品当艺术品去做,让员工和代理商都做幸福的人。构建中德纺织服装业纽带访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Petra Wassner赵艳梅 3月27日下午,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南登陆厅,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举办的主题为“时尚的纽带”时装秀精彩上演,展示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服装的时尚魅力。借此机会,本报记者专访了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Petra Wassner女士。Petra Wassner女士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德两国在时尚及服装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一条北京北威州的时尚纽带。这场展演为北威州的企业踏入中国这一世界最强劲增长的市场提供了平台,同时,北威州作为时尚之地以及消费、进出口大州的地位也得以进一步展现。展演品牌风格魅力独具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举办的这场主题为“时尚的纽带”时装秀,共有十几个品牌参加,均是在世界范围内出口的强势品牌。这些质量、性价比出众的零售品牌和设计师品牌对中国的消费者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Petra Wassn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