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72681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体施工测量、工程概况: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位于长江北岸靖江市,地处冲积平原,其基础为5 1 X 4 9 X 5 8m特大型沉井。北锚体由沉井顶盖、 鞍部、锚块、中间压重块等构件组成。沉井顶盖为整体分层浇 注,鞍部和锚块为独立分层浇注,最后用后浇带将其连接成一 个整体(如图一)。二、施工测量的特点由于北锚体以沉井为基础,面北锚沉井系座落在非岩体地基上的 基础,在锚体施工阶段由于其外形不规则所引起的偏载,均使沉井不 断发生不均匀沉降,而锚体分节且各构件不是同时接高(由于抢工期, 鞍部先施工),若每次按设计三维坐标进行放样,必然会导致锚体外 轮廓线不顺直,散索鞍座与前锚面的相对位

2、置不正确,预应力管道连 接出现错位。因些北锚体施工测量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管理测量的新技术。为了保证上述各关键部位的相对位置准确性,放样时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以沉井顶面为基准面,控制锚体各部位相对此基准面的 位置与设计相吻合。为了实现这一日标,在锚体施工前,我们在沉井 顶面四角各布置一个水准点,如图二所示,并精确测出(二等水准) 各点高程作为基准面的初始位置。TnIq:沉:桥/68.5m;井 井I!轴:线3-450.5m 在此方案实施前,报监理,经监理、设计及业主的同意方可实施。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如图三所示,其中JT18、TAZ5为桥轴线上的控制点,Am01、Am02 布设在沉井轴线上的加密点

3、,按边角网测出所有角度和边长,利用平 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求出Am01、Amo2的坐标及精度并按二等水 准精确测出各点高程,以便以后利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放样。考虑到锚体施工对周围土体可能产生的影响,Am01、Am02尽 可能远离锚体,并每隔半个月对各点的三维坐标进行复测。四、施工测量内容及其放样方法该工程的放样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锚体顺直接高;散索鞍座、前后 锚面三者之间相对位置准确;预应力管道顺直接长;各项偏差满足设 计及规范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每节砼浇注后的基准面的变化,轮廓 模板的放样、散索鞍座的定位,前、后锚面的定位以及每节预应力管 道的定位:竣工测量等。4.1基准面变化的监测目的及方

4、法4.1.1日的基准面变化监测的目的:就是根据此求得锚体和构件特征点的三 维坐标设计随基准面变化而产生的修正值,将修正后的设计三维坐标 利用施工控制网点用全站仪在实地放出,作为各构件定位依据从而可 以保证锚体顺直接高;锚体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正确。4.1.2 方法基准面变化的监测是通过实时测出如图二所示沉井顶面四角1、 2、3、4点标高,与此四点的标高初始值相比较,从而得知基准面 的变化。观测频率:每次砼浇完后即观测。观测精度:锚体和构件三维坐标修正值的精度取决于基准面变化 的观测精度,按要求修正值的精度需达到2 mm,又由于基准面水准 点之间的间距大于锚体的高度,这样只要使基准面水准点之间的

5、高差 观测精度达到2 mm即可。若按三等水准精度观测,则高差观测精度 为:mh= 土 m0式中:m0为每公里高差观测全中误差,三等水准m0=土 6 mm / kmD为观测水准点之间差高的前后视距之和,取7 0 m。贝U mh= 土6X=土 1.6mm2 mm,可以用三等水准精度观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NA 2 +CPM3水准仪和因瓦水准尺测了 一个闭合水准路线JT18-4-1-2-3-JT18,只需往测一次。从而加 快观测进度,减少工作量,又保证了观测质量。4.2放样数据的准备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于锚体砼上、下游对称浇注,南北不 对称浇注,故y坐标仍按设计值进行放样,x坐标和高程需根据

6、基准 面的变化对设计值进行修正后再进行放样。X坐标和高程修正值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X =(H +H -H -H -H -H +H +H )XH /(2XD) i+1 3i4i 1i 2i 30401020i+1 H =(H +H -H -H -H -H +H +H ) X L / (2 X i+1 3040 3i 4i 10201i2/i+1D)+(H10+H20-H1i-H2i)/2式中:Xi+1、Hi+1分别为构件第i+1节的X、H坐标修正值,Hio、H20、H30、H40分别为基准面4个水准点的初始高程(锚体 施工前测得)或、H2i、H3i、H4.分别为第i节砼浇注完后所测得的基准点面

7、上 四个水准点的高程。Hi+1为构件第i+1节的高度。Li+1为构件第i+1节至1#水准点的水平距离。D为基准面1#和4#水准点的间距。则构件第i+1节修正后的设计三维坐标为:XX5,1(4 2 1)丫修正=丫设计(4一2一2)H修 正=HaAHi+1(4 2 3)4.3现场放样锚体施工之前,在施工控制网的四个轴线点上架设全站仪在沉井 顶面放出沉井的设计纵横轴线,作为锚体第一节模板支立的基准,由 于沉井下沉很难达到设计标高,必须作相应的处理,保证第一节模板 底标高为设计标高(+2.400m)。以后每节放样按下列程序循环进行: 砼浇完后测出基准面变化量一放样数据的计算一现场放样各构件下 一节的位

8、置一检查、验收各构件三维坐标一浇砼一竣工测量。4.3.1锚体外轮廓模板的定位从第二节放样开始,放样前,根据设计图纸和前述公式4-2-1、 4-2-2、4-2-3计算出修正后的X、Y、H,根据沉井四周的施工控制点 利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此法在索塔施工测量中已详细叙述,这里不 再重复)在相应位置放出实点,供支立模使用,从而保证了锚体顺直 接高。4.3.2前、后锚面,散索鞍座的放样下面叙述后锚面的放样方法,前锚面和散索鞍座的放样方法与之 类似,放样前先测出基准面的变化量,按设计图纸和前述公式4-2-1、 4-2-2、4-2-3,计算出修正的后锚面中轴线的X、Y坐标和四角点的 修正后的高程,用全站仪按

9、4.3.1所述的方法在后锚面的支架上放出 变化后中轴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放出四角点的高程。后锚面模板据 此安装定位好后,复测模板轴线及标高。4.3.3预应力管道的定位根据施工工艺,预应力管道按锚体分层浇注而分成若干节,每节 用钢支架作支撑,支架上预留管道孔,支架四只立柱固定在相应的干 埋件上,由于每孔之间相对位置准确,对预应力管道的定位实质就是 对支架定位。放样前,根据基准面的变化,计算出修正后支架立柱的 底口三维坐标,放样时根据4.3.1所述放法在埋件上放出支架立柱底 口纵横轴线,同时用水准仪控制埋件顶标高,该标高与立柱底标高相 同。这样支架底面始终与基准面平行,从而保证了管道对接不致于出 现错位。五、结束语北锚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础最大沉降量达8 cm,不均匀沉 降有6cm(北侧下沉多),X、H坐标修正值最大的分别为5cm、8cm。 北锚体竣工后,我们在散索鞍部座设全站仪测出了其锚面的相对位 置,最大误差也只6mm。且锚体梭角顺百,预应力管道连接顺畅, 顺利地通过了指挥部组织的验收。北锚体的施工测量是动态情况下进 行的,这看似很复杂的问题,由于我们测量方法得当,保证了锚体施 工顺利进行并提前竣工,为我局赢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一些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