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师德规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2077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师德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践行师德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践行师德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践行师德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践行师德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师德规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师德规范 树立师表形象 提升师技水平 促进专业发展 百年大计, 教育为根本; 教育发展, 教师是关键;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这里,我将结合孔子、陶行知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谈一谈广大教师如何践行师德规范, 树立师表形象, 提升师技水平, 促进专业发展这个问题? 第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正式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孔子正走向世界)。他顺应时代

2、要求首创私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学而优则仕”,以造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从而改革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的社会,他主主张“为政”必先“教民”、“爱民”、“有教无类”,把人口、财富、教育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的和谐社会、“和合”思想,与当今世界的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趋势不谋而合,“天人合一”伟大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世界的生态危机。陶行知是我国现代研究并实践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爱中华民族,特别是“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的博爱精神,“以爱国爱人自任” 。 第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孔子一生热

3、爱并献身教育事业,他深刻认识到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需要教育来培养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陶行知终身献身教育的动力是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爱科学、爱儿童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感和由此产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行知要求教师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把爱心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敬业精神,“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夫”的奋斗精神。 第三、“关爱学生” 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孔子是爱生的典范,他提倡“仁者爱人”,他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

4、人”、“当仁不让于师”,他很注意把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陶行知: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没有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他要求教师要像“园丁一样”、“爱迪生的母亲一样”爱护、宽容学生。 他认为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一种工具,“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以锝众”,有宽容之心,宽容也是教育。一是把学生达当人看(重视需求和个性差异);二是把学生当做未成年人看;三是把学生当成不完美的人看(平和的心态、过分求全责备)。第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孔子首创分科教学,主张德、智、体、美

5、和谐发展,首创启发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启发”的目的是“开其意”和“达其辞”,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主张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结合,“学而时习之”,“温固而知新”;学、行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了就要行”。陶行知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先生对学生,做便是教;学生对先生,做便是学”。毛泽东: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第五、“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师者,人之楷楷模也”,教师既要当“经师”,又要“人师”,孔

6、子特别重视言行一致,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重“身教”于“言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陶行知:“教人求真理,做真人”科学精神;“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服务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大丈夫精神; “背着石头过河”牺牲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是不讲课的讲课,无形中把教师的德行、品质、倾向、风貌表现出来,犹如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的长篇大论好得多。第六、“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孔子是一位“学而不厌”、 自学成才的教育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 懂“业”、才能“解惑”, 教师的“道” 和“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是评价师德的一条重要标准。陶行知说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论”,这就是“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只有会学的教师,才能教出会学的学生。“好学是传染的”,“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现代教师“应该按着自己的兴趣、才能和工作岗位的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