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7131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页例、例 ,“做一做“习题 ,练习十二第题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和在以内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和在以内的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 复习、 口算 、 填空。 二、 新授、出示课本上准备题。 要学生看版式说得数 ,由此引入新课:两位数的加减法 ,以前学过笔算 ,出可以用口算。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教学例。出示第题:教师引导学生想:怎样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把看成哪两个数的和?该怎么办?教师逐步板书: 想: 出示第题:启发学生说说怎么想?指名答复后板书: 引导学生小结:谁能说说口算两

2、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从高位算起 ,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提问: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 教学例。出示第提问:怎么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呢?把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口算时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想: 出示第题: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指名答复后板书:72-49=23 想:72-40=32 32-9=23、 小结: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例2 ,并在例1、例2的方框中填上数。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三、 稳固

3、练习课本第46页“做一做习题。第1题。分别指名口算 ,并说说怎么想的。第2题。全体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怎样列式和怎样口算 ,全体订正。四、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全体同学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答复是怎么想的 ,再订正。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8-49页例3、例4、例5及“做一做习题 ,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要求学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为教学万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打好根底。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为教学万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打好根底。教学过程一、 复习、 口算出示练习卡片。40+30

4、62-40 25+30 32-87 +15 86-80 56-38 37+25、 口答。8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300是由 个百组成。 个十和 个一组成64。、 出示课本48页复习题。 80和130里面各有几个十? 700和1000里面各有几个百? 13个十是多少?25个百呢?分别指名口算 ,并由此导入新课。二、 新授教师板书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例3。 出示第1小题:400+300=700提问:这是几个百和同几个百相加?引导学生想:4个百和3个百相加是7个百 ,也就是700。 出示第2小题:700-300=提问:怎样想?7个百减32上百得4个百 ,也就是400。3出示第3

5、、4小题:2019+6000=8000 9000-4000=5000右让学生先试做。指名说得数以及怎么样想的。、 教学例4。先让学生试做。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200+30可以这们想:20个十加上3个十是23个十 ,也就是230。也可以直接这样想:2个百加上3个十是230。230-30可以这们想:23个十减3个十是20个十 ,也就是200。也可以直接这样想:二百三十减三十是二百整。230-200可以这样想:23个十减去20个十是3个十 ,也就是30。也可以直接想:二百三十减去二百是三十。、 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习题。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写得数。指名说说每题结果 ,局部习题要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6、。、 教学例5。出例如5前两题:80+50和平共处30-50先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80+50可以这样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 ,也就130。130-50可以这样想:13个十减5 个十是8个十 ,也就是80。再出示900+600和1500-600让学生试做 ,再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把例3-例5的得数填完全。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习题 ,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小结: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都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然后再相加、减。三、 稳固练习练习十三第1-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 ,

7、抽局部题要学生讲讲是怎么想的 ,集体订正。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几百几十的加减法1课本第52-53页例6、例7、例8 ,完成“做一做习题和练习十四第1、2题。教学要求: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或几百不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减几十或几百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或几百不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减几十或几百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出示课本第52页复习题 ,分别指名答复。 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220+40+300= 300+400+20=60-20+300= 300-200+60=由此导入新课。二、

8、 新授揭示课题 ,板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1。、 教学例6:指名学生上台摆出教具 ,先摆出320 ,再摆出40。提问:320加上面0怎么算?要把哪两局部合起来?可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把2个长条和4个长条合并起来 ,也就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 ,2 个十加4个十等于6个十 ,即60 ,300加上60得360。教师边说边板书:320 + 40 =360 想:20加上40得到0 ,300 20 300加上60得360。、 教学例7。出示:360-40=引导学生想一想:360减去40怎样算?根据学生的答复 ,教师逐步板书:把分解成300与60的和。360 - 40 =320300 (20)60减去40得

9、20 ,300与20得320。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口算步骤。、 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习题。全班练习在课本上写了出得数后 ,指名口答并说说口算的步骤 ,并按三组题进行比拟。、 教学例8:320+400=720可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 ,320可分解成哪两个数的和?让学生试说口算步骤。小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计算时先算几百加、减几百 ,再与几十加起来。三、 稳固练习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习题。学生将每题的计算结果直接写在课本上 ,订正时抽出局部题由学生讲讲口处步骤。四、 课堂练习练习十四第1-2题。第1题将结果写在课本上。第2题计算后指名说说怎样列式 ,怎样口算 ,再订正。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几

10、百几十的加减法2。课本第55页例9、例10 ,“做一做习题和练习十五第1、2题教学要求: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 口算。40+80 60+90 70+30 110-20 130-80、 出示课本第50页复习题。20+90 160-70 30+80二、 新授今天学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教学例9:320+90提问:这道题怎么加?90先与谁相加?为什么?在学生的答复过程中 ,教师板书;320 90410 想:20加上90得110 ,300加上110

11、得410300 20小结: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 ,也是先算几十加上几十 ,十位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再把和加上整百数。2完成例9下面做一做的习题。先做左第1栏 ,全班练习后引导学生将两题进行比拟相同点不同点。3教学例10:36070启发学生想:把360分成300和60行不行?为什么?提问;应该把360分成怎样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板书:360 - 70 = 290 想:先算160减去70得200加上90 ,得290200 160小结:口算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 ,当几十减几十不够减时 ,要把被减数分成几百和一百几十数 ,先算一百几十数减几十 ,再把差加整百数。4完成例10下面“做一做“习题

12、中的第1题。先做第1题中的第1栏 ,25040和25060全班练习 ,指名口算 ,并说出口算过程。引导学生比拟这两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相同点:都是几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不同点;上面一题是不退位减法 ,先算几十减几十 ,再加整百数 ,第二题是退位减法 ,要先算一百几十,再加整百数。“教书

13、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全班练习第1题中的第23栏 ,完成后说口算过程。三稳固练习“做一做“的第23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