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0757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鹳雀楼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登鹳雀楼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

2、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

3、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3师小结。 【评点】 该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