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0077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时计时法研讨课的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华小学201年春季论文申明:此论文为本人自己独立完成.开启学生想象力之门在近来的一篇报道中,获悉中国小学生在参加全世界21个国家的考试中,想象力的测试排名倒数第一,这样的消息令我们小学教师震惊.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确实欠缺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但想象力的发展是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智力发展的奠基石。所以,从小学开始,从课堂开始扎实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小学老师不容推辞的责任。想象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跳开分数抓分数的技巧方法,在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不忘放手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得力助手,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运用知识的灵动翅膀。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一些体会。一、 透过教材领悟知识的本质,培养想象力。现行的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间跨度大,甚至例题与练习题之间都存在相当大的跳跃性。往往许多练习题并不是单纯的巩固例题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研读教材,领悟编者的意图,认真挖掘例题甚至每道练习题的内在本质,体会每道题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的区别与联系,找准立足点,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用具体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这两个例题都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估计

3、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而往往有些老师在教学此例题时,对教学目标理解有所偏差,只是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去估计,而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例4,首先,学生在解决这道题之前,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自己经常用过的直尺,然后想象出接近8厘米的是10厘米的直尺。在大脑中勾勒出0厘米长的直尺的大概长度。在0厘米的基础上去掉2厘米,最后画出来.又如:例5,首先,要让学生在大脑中想象出自己的铅笔盒有多大,然后分层想象铅笔盒的长和宽有多长,最后才剪出比较合理长度的彩纸。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先在最接近知识点的内容上想象,然后再动手解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

4、学习成绩.再如:题、和题、这两道题,书本上都有相应的配图。意在给学生想象提供形象的可见图案,那么教师应该在教会学生看图后,教学不应该就此停下,应该更进一步,将配图去掉,让学生只看文字要求想象出与要求相符的图,在大脑中再现题中的配图,以此为途径去训练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有想象的依据,有想象的需要,更有想象的兴趣。这样的教学不仅充分领悟了编者编题配图的意图,更是自觉做到了教书育人两不误。二、 实施四部曲,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指出:“想象力是学生对已感知的事物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漫长而又必须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我在训

5、练学生的想象力时,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1、第一步;“读几读”,将字变义。有的学生想象力较弱,在读题时,读出来的字就是字,不明白题目说了什么事。例如:“火车用小时行完的路程,汽车用3小时行完。火车每小时行驶12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一道题,对于看题只是读字的同学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所隐藏的一个信息是火车和汽车所走的路程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就没办法解题了,而有些学生读完题后,字就变成了实在的意.因此,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不停的将方块文字通过看、读、想、理解等方式将字在大脑中加工,形成有意义的表象,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想象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多读题是完成这个过程的必要前提

6、。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和意念。因此,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先认真细致的多读几遍题目,让其大脑在多读题的时候,多几次接受同样信息的干扰,不自觉中大脑就在潜意识里自觉的对题目的文字进行解读,文字的意义就适时产生了。2、第二步:“画一画”,将表象变实图.当很好的完成了第一步后,再指导学生将脑中的表象用绘图的形式画一画,这个过程是大脑释放信息的过程,也就是想象力发展提升必走的一步。当文字的意义已经在大脑中形成,将信息释放到可见的纸张上,是为最终形成丰富想象架设的一座桥梁。例如上题,在这个步骤里要引导学生根据脑海中的表象信息画出一幅简单的图。如:火车行驶小时 汽

7、车行驶3小时火车每小时行驶12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通过画一画,很快的从这幅直观的图中发现题目中从直观的从直观的图中发现题目中的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形象的数量关系图列出抽象的算式。避免了想象过程中思维出现断层现象。通过由不可见的脑海表象,画成一幅可见的相应图例,让抽象化为具体,让隐蔽化为直观,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完成想象力思维的发展过程。3、第三步:“想一想,将实图变脑图。学生将题目的意思用简单的例图画出来后,不能马上进行解题,否则,想象能力就像种子发芽一样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在这个步骤中巩固想象力是非常关键的。到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画好的图例“搬”到脑海中。首先,要求学

8、生的大脑中想象出空白的纸张,努力驱动“想象之笔,将纸上的例图像回放电影一样回放到大脑中,将可见的视图又转换成不可见的脑图,如果说第一步在脑中形成表象是最初想象的话,这次的想象是对最初想象的巩固。在巩固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进行了完整的二次想象,是原来实物表象的充实和精雕细琢,也是想象力发展完善的关键之处。4、第四步:“写一写”,将脑图变方法。当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想象的时间,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启发学生把想象的内容抽象成方法技巧,从笔尖流淌出来.在写一写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把脑中的想象图例经过提炼,将需要的内容浓缩成具体的算式符号写出来。这是想象力形成的最高端体现,也是学生最深层思维的发展.有效的想象活动

9、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把大脑经历过的想象体验写出来,才能真正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例如前面提到的汽车和火车的行程问题,最后要启发学生写出相应的关系式而且一并用算式1202=20(千米)243=80(千米)表达出来。三、创造多动手的机会,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抽象的能力,但它不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大脑活动,想象力的发生、发展、形成应该有着实实在在的显性特征,如果凭空想象就像空中楼阁,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体验。1、摆一摆,丰富表象,促成想象.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在某些教学板块中创设动手摆一摆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促进想象

10、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此题时,要将图中的人物分别制成独立的图片,在完成本题目时先让学生用图片分别摆一摆.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想有据可依,在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手动、眼看、脑想.而且在摆一摆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大脑再将回忆的知识技能通过摆的过程呈现出来,学生在顺利摆出多种不同的排法时就是想象力的印证过程.又如在教学 此题时,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往往不够重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摆一摆.殊不知这正是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重要训练形式之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此题的教学或者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摆拼,那么学生脑海中没有想象的素材,想象力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而且摆是为了不摆,学生只有拥有

11、了先前的丰富表象经验,才能最后脱离摆拼形成丰富的想象力.2、剪一剪,丰富表象,促成想象。现行的数学小学教材中有很多题型让学生用剪刀动手剪一剪,把一个图形通过剪而变成另一个图形.这样的训练有效的成就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在剪一剪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首先形成一个剪的基本步骤,这个需要对原图形和剪后的图形有高度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就是想象力的高度概括和对事物本质的感悟。因此,教师不能认为这样的题型浪费时间,而应该更加注重这种训练的形式。例如:在教学时,允许学生尝试多次剪一剪,因为在剪的经验中无论剪对与剪错都是想象力所需要的丰富表象.而且剪一刀的位置和形状的确定,是由想象力支配的,因此,教学中重视

12、学生动手剪一剪,是想象力培养的科学手段。 3、折一折,丰富想象,促成想象.在四年级数学的上册教材中,尤其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板块中有很多让学生用纸折一折的练习题。折一折也是丰富学生大脑表象的过程。例如,在此题的折一折过程中,要手脑并用,手上折一折的动作指令完全来自大脑的指挥,而这种指令是大脑通过想象并概括学过的知识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动作体现在学生的指尖上。因此,折一折这样的操作活动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动作原型,是促成想象的外显条件.学习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是学生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善于创造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自觉想象,自主创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项繁重和充满智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多想办法,多实践,多总结,为以后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