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0016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隆德二小 王敏 2014年6月30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

2、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

3、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4、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

5、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

6、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

7、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

8、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

9、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

10、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一、研究背景 原通用的五、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是在1978年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从1981年起陆续出版,一直使用至今。这套教材使用时间长,质量是高的。它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符合当时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状况和我国国情。 2.根据“精选、增加、渗透”六字方针,适当更新了教学内容。 3.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建立了比较好的教材结构。 4.改进了某些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 5.教材编写的方式和用语比较科学、严谨

11、、简炼。 然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原通用教材在某些方面日益显现出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例如,大数目计算还比较繁难,应用题的难度还比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教材,教材中体现教学过程还不够具体,教材的呈现方式不够生动活泼等。为了适应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有必要重新研究和编写新的小学数学教材。 二、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的 今后十几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非常迅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快的,各个领域的面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基础教育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而教材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编教

12、材是为培养21世纪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这项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 1.研究确定面向21世纪,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编写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小学数学系列教材。 3.通过试教实验,宣传数学教育改革的思想,培养一批教育思想比较正确、教学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如何精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有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2.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

13、如何符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材改革与教法改革同步进行。 3.如何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使学生既能较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使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4.如何在教材中做到既有共同要求,又便于因材施教。 5.如何改变教科书的面貌,使教科书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形式生动活泼,学生爱看、易读、易懂。 三、研究过程 这项研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为了探讨小学数学教材如何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我国将要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切实打好基础。从1983年开始,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联合进行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数学基础

14、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的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各行各业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使用的状况。同时,我们研究了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发展趋势,调查和收集了原通用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改进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二)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研究和借鉴了国内外很多小学数学教材的优点和长处,提出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设想。从1984年起,逐册编写出实验课本的初稿,在北京的两所小学各一个班试教。编者、教研员和教师一起备课,随堂听课,共同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学习规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们又根据试教情况和义务教育的需要,对实验课本初稿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并出版铅印本。 (三)从1

15、986年秋季,这套实验课本的铅印本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和农村100多所学校的200个教学班进行实验。第一轮实验于1991年夏季圆满结束。实验课本的编者以“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实验组”的名义,撰写了论文关于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验和研究,这篇论文获得国家教委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四)1988年,我们在实验课本的基础上,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以及后来的试用本,逐册编写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实验本)。从1990年开始,在全国二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我们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教师培训,介绍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内容和要求,宣传数学教育改革的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想和途径。同时还多次到全国各实验地区听课、调研和指导教学。至今五年制小学已完成了第一轮实验,六年制小学的教学实验也即将完成。到1995年为止,这套新教材已有四个年级的教科书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使用。 四、研究成果 经过十年左右的研究和实验,编写出一套适合全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这套教材包括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