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习惯培训有那些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68973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习惯培训有那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习惯培训有那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习惯培训有那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习惯培训有那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习惯培训有那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例如,有些幼儿在家中已养成厌食的不良习惯,但入幼儿园后,在教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影响下,很快就能改正。所以,幼儿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曾经说过,幼儿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习惯的培养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个人义务感和责任感,

2、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早晨入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朋友帮忙放杯子;请每一组第一个到园的孩子帮忙把自己这组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摆放整齐;午饭后,请幼儿轮流帮忙擦桌子、扫地;傍晚放学临走前请每位幼儿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上摆放整齐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教爸爸、妈妈做事情,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爸妈小帮手”,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欲望。另外在学校也可以运用“给小班弟弟妹妹喂饭”

3、、“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平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不能光靠几条规矩来执行。这时期在给孩子做日常清洁卫生时,要逐渐地给他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要定期给孩子剪指、趾甲,这时期孩子的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一定很赃。在给孩子洗脸、洗手时,要开始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如何擦肥皂,如何

4、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有许多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地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的都会得到“红苹果”。时间一长,孩子们都争着当“大小孩”,不像“小孩子”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在家里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帮助孩子每餐用膳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不

5、宜过急催促。每次盛饭不宜过多,情愿吃完后再添,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整理为word格式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打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活动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

6、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在学前班,家长和教师应在注意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算等各种能力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强调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7、。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了。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在家庭的配合与补充下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

8、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要求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是爱模仿的,他们首先会模仿父母亲。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就要做到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必须十分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乖”起来。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