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67732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改后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理论试题( 问答题部分)题号内容答案一、手卫生1.“外科手消毒”洗手时应注意的事项?2. 外科手消毒的目的是什么?3.临床护理工作时哪些情况下应该洗手?1(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4)手部皮肤无破损。(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2 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3.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不同患者之前或者从

2、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处理污染物品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二、无菌技术1. 戴无菌手套应注意什么?2. 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注意事项?3.取用无菌溶液须注意什么?1(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2.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3不可以将无菌物品

3、或非无菌物品深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1. 在为患者测体温时要告诉患者或家属哪些要注意的事项?2.在为患者测脉搏时要告诉患者或家属哪些要注意的事项?3.常见的热型有哪几种?举例说出一种热型的特点及常见疾病。4.如果患者在测量过程中不慎咬破汞温度计,作为护士应如何处理?1. 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侯在患者身旁。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如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

4、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2. 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3.(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5、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4.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用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四、口腔护理技术1.口腔护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口腔护理常用的漱口溶液哪些?其作用是什麽?3对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估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给昏迷患者做口腔护理应注意什么?1.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及牙龈;对昏迷患者应当注意棉球干湿度,禁止漱口;使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擦洗时须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如患者有活动的假牙,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护士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2、生理盐水 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复方硼砂溶液(朵

6、贝尔溶液) 除臭、抑菌 1%-3%过氧化氢溶液 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抗菌除臭 2%-3%硼酸溶液 防腐、抑菌 1%-4%碳酸氢钠溶液 破坏细菌生长环境,用于真菌感染 0.02%呋喃西林溶液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0.1%醋酸溶液 用于铜绿单胞菌感染 0.08%甲硝唑溶液 用于厌氧菌感染3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估包括:口唇、口腔黏膜、牙龈、牙齿、舌、腭以及唾液、气味等方面。4(1)昏迷病人需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2)擦洗时使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1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3)棉球不可过湿,以防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4)昏迷病人禁止漱口。五、

7、鼻饲技术1.实施鼻饲技术及护理需注意的问题。2.证明胃管在胃内的三种方法是什么?3为昏迷病人鼻饲,如何提高插管的成功率?4鼻饲法的目的?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毫升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

8、管。2.(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后回抽,抽出胃液(2) 置听诊器于患者胃部,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 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3) 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3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应去枕,协助病人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 (会厌部)时,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4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六、导尿技术及护理1.导尿技术的实施目的。2.对留置导尿患者的指导要点。3.您在护理一位留置导尿的患者时

9、,要告诉患者或家属哪些要注意的事项?4为什么膀胱高度膨胀患者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5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如何防止逆行感染?1. 采集患者尿标本;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协助诊断。2.在插管过程中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告知

10、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3.(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2)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3)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4)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5)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4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膀胱内突然

11、减压,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5定时排放引流袋尿液,测量尿量并记录。倾倒时尿管末端须低于耻骨联合高度。如为一次性贮尿袋,可打开袋下端的调节器放出尿液。每日更换引流管及引流袋,每1-2周更换尿管。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及外阴1或2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七、胃肠减压技术1.胃肠减压患者的护理要求及指导要点。2、胃肠减压时的注意事项?3胃肠减压引流不畅的常见原因?4拔除胃管后应如何逐步恢复饮食?5胃肠减压术的目的?1.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胃肠减

12、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指导要点: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2.(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3(1)胃管未在胃内或长度不够:插管时病人紧张胃管在食管口盘出或打折;(2)胃管选择不当:过细或测孔少且小;(3)胃管堵塞;(4)负压引流装置不当;(5)胃管在胃内打结;(6)断管。4拔除胃管后嘱

13、患者用清水漱口,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逐渐恢复饮食。拔管当日遵医嘱可饮温水每次45小勺,每1 2 h1次;无不适第二天每次喝米汤5080ml,每日67次;第三天每次进流食100150ml,每日67次。忌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逐渐过度到半流食(米粥、面片汤等),2周后可吃软饭、忌生硬、油炸及刺激性食品(酒、浓茶等),每日56餐,直到完全恢复正常饮食。5(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

14、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八、灌肠技术1.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什么?2.在灌肠过程中如果患者有便意或心慌等不适症状时护士应采取哪些措施?1. (1)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做准备。(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为高热病人降温。2.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发生。九、氧气吸入技术1. 对慢性缺氧的病人应如何供氧?为什么?2, 您在为一位患者吸氧时要注意哪些事项?3对氧气吸入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指

15、导?1. 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因为病人长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此时如给病人大流量氧气,使氧分压增高,缺氧解除,通过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作用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变浅或暂停,反而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要低流量给氧。2.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3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