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7524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参考手册(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参考手册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二一年一月3目 录第一篇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1一、地质灾害概念与类型1(一)地质灾害概念1(二)山体崩塌1(三)滑坡1(四)泥石流2(五)地面塌陷2(六)地裂缝3(七)地面沉降3(八)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3二、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和前兆信息3(一)崩塌滑坡的引发因素3(二)泥石流的引发因素4(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5三、地质灾害灾情和危害性5(一)地质灾害灾情、危害性概念5(二)灾情及危害性的确定6第二篇 地质灾害防治组织网络和制度8一、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体系8(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职责8(二)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8(三)

2、建设(规划)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9(四)水利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9(五)交通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9(六)乡镇政府和村委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9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9(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构成9(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责任的落实10三、地质灾害调查制度10四、地质灾害监测制度10五、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技术要点及预案编制内容11(一)崩塌灾害防灾预案编制11(二)滑坡灾害防灾预案编制13(三)泥石流灾害防灾预案编制16(四)地面塌陷灾害防灾预案编制17(五)潜在不稳定斜坡灾害防灾预案编制19第三篇 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监测20一、简易监测手段和方法20(一)监测手段20(二)监测方法20

3、(三)监测周期20(四)监测要点20二、地质灾害危险区(威胁范围)的划定21(一)崩塌危险区的划定21(二)滑坡危险区的划定21(三)泥石流危险区的划定21(四)地面塌陷危险区的划定22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监测工作22(一)处于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区内的地质灾害监测23(二)处于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区外的地质灾害监测23(三)地质灾害实时预警23四、地质灾害险情分级23第四篇 突发性地质灾害治理方法24一、应急抢险处置方法24(一) 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24(二) 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24(三)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24(四) 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2

4、4二、崩塌滑坡工程治理方法24(一)排水工程24(二)支挡工程26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29(一)生物措施29(二)工程措施29(三)全流域综合治理30第五篇 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32一、法规规章3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2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4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48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53二、规范性文件5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56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7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79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奖励与

5、处罚办法81杭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83关于明确地质灾害监测检查责任的通知92关于建立地质灾害治理情况季报制度的通知94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意见96杭州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督管理办法98杭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督管理规定101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补助暂行管理规定103第一篇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一、地质灾害概念与类型 (一)地质灾害概念概念: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明确: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

6、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特性:一是因地质作用产生,二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三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灾害。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存在危害时,只是一种地质运动现象,不是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常见的有地面沉降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常造成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二)

7、山体崩塌概念:山体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分类: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土体中的,称为土崩;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当岩崩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又俗称山崩。(三)滑坡概念: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分类:滑坡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成分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土质滑坡又叫堆积层滑坡,滑坡体主要由残坡积土、自然或人工堆填土石等构

8、成,滑动面一般位于堆积物与基岩的接触面或堆积体内。岩质滑坡的滑坡体主要由基岩构成,滑动面一般为地层层面、断层或节理面。另外,也可根据滑坡体厚度分为浅层滑坡、深层滑坡等;根据发生年代分为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根据滑坡体体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和巨型滑坡等等。(四)泥石流概念: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雨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分类:泥石流的类型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按泥石流流体性质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按泥石流一次性暴发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

9、、中型和小型等。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泥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泥石流(狭义):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介于泥流和水石流之间。沟谷型泥石流:以流域为周界,受沟谷制约,泥石流的形成、堆积和流通区较明显。形成区一般汇

10、水面积较大,存在较多的松散堆积物或较厚的残坡积层。发生时空有一定规律性,可防范。坡面型泥石流:一般发生于30度以上的斜坡,无恒定地域与明显沟槽,物源以地表覆盖层为主,成灾规模及损失范围小,在同一斜坡面上可以呈梳状多处发生。发生时空不易识别,防范难。(五)地面塌陷概念:是指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受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现象。分类:一般根据塌陷区是否在喀斯特地区的岩溶发育地段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两大类。岩溶塌陷:由可溶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地面塌陷。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

11、陷”,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当组成洞隙顶板的各类岩石较破碎时,也可发生顶板陷落的“基岩塌陷”。非岩溶性塌陷:由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如采空塌陷。采空塌陷:指地下开采矿山采空区顶板冒落引起的地面塌陷。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六)地裂缝概念: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分类:按成因划分,地裂缝有地震裂缝、基底断裂活动裂缝、隐伏裂隙开启裂缝、松散土体潜蚀裂缝、黄土湿陷裂缝、胀缩裂缝、地面沉陷裂缝、滑坡裂缝等。(七)地面沉降概念: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

12、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地面沉降的中心往往与地下水开采中心一致,在时间上与地下水开采同步发生。第四纪沉积物中富含多孔粘土及淤泥,一旦孔隙中的水被抽干,便会引起矿物孔隙间的收缩,在上层重负荷作用下发生地面沉降。(八)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1、共同点和联系:崩塌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生。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2、差异性: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 度以下的斜坡上。滑坡沿滑动面滑动

13、,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二、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和前兆信息(一)崩塌滑坡的引发因素1、大气降水、生产生活用水、河湖倒灌水、各种水体的渗漏、地下水等作用在山体斜坡上,增加了坡体重量;软化易滑地层,使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等。2、沟谷、河流、湖泊、海洋水流冲刷岸坡、淘蚀坡脚、削弱支撑力,水位变化等。3、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坡体平衡。如建房、修路采矿对山体开挖,山坡

14、上不合理堆载等。4、地震或爆破等的震动造成地表形变和裂隙增加,降低岩土的力学强度,引起地下水的变化等。5、冰冻、树根生长导致裂缝扩大,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等。6、地下采矿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7、乱砍乱伐:不适当的开垦农田,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等。(二)泥石流的引发因素1、固体物源 (1)沟谷处在大断裂、活动断裂带或附近,断层带、断层破碎带的岩体裂隙密集发育,岩体破碎。(2)沟内出露软弱或软硬相间的风化地层,如泥岩、页岩、千枚岩、胶结差的疏松岩层、风化花岗岩类等及松散土层分布广、厚度大的沟谷。(3)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分布集中;水

15、土流失、坡面侵蚀强烈。(4)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塌滑坡堆积、坡积、过去形成的泥石堆积、冲洪积或冰川堆积土层。(5)人类工程活动在沟内大量弃土、弃石等。2、地形条件(1)沟谷上游是漏斗姿态、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较大。(2)沟底平均纵坡降一般在10以上,泥石流初始起动段沟底坡降一般大于25%,部分段沟底坡降比较缓,但其中存在有陡坎和跌水,在横向上多为峡谷。(3)斜坡面的坡度一般大于25度,坡面型泥石流的坡度一般大于40度。3、水源条件(1)日、小时、10分钟的最大降雨量(雨强)一般为十年一遇甚至更长时间的最大雨强。(2)沟内产生大量冰雪融水,若降雨在沟内同时出现,更易激发泥石流。(3)沟谷上游存在稳定性差的各种坝体,如已有病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