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67232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 迁到仓米巷之后,我在卧楼门楣上题字“宾香阁”,都是以芸命名而取如宾意思。院窄墙高,一无可取。后面有厢楼,通往藏书的地方,打开窗户,正对着陆氏废弃的园子,有荒凉的感觉。 沧浪的风景,时常让芸挂怀。有一个老婆婆居住在金母桥的东面,埂巷的北面,环绕着屋子都是菜地。大门是篱笆编的。门外有一池子大约有一亩左右,花光树影,在篱笆旁边错落有致,这个地方是元末张士诚王府的废弃地基。 屋子西面数步远的地方(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瓦砾堆成土山,登上巅峰可以远眺,地旷人稀,颇有野趣。老婆婆讲话中偶尔提到这个地方,芸非常神往,对我说:“自从别离沧浪,我常常魂牵梦绕,今天不得

2、已于是退而求其次,这是老婆婆居住的地方吗?” 我说:“连日来秋暑灼人,我正想到一个清凉的地方去避暑,卿如果愿意和我一起,我先看看她家可以居住否,包好衣服打点行李前往,去住上一个月左右怎么样?”芸说:“恐怕父母不同意” 我说:“我去请求父母”。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2 浮生六记说是六记,因其中两记佚失,实则只有四记。而四记之中,一记谈游历,一记谈愁苦,最可爱之处莫过于它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记,偏偏两记中都多有关于沈复的妻子陈芸的记载。陈芸是一个颇有情趣颇为可爱的女子,才思奇特、构想妙趣,能用虫子做盆景,能做鲜花花屏,能置梅花盒,能以竹帘代栏杆,可算得上是心灵手巧、奇思妙想的女子。 然而,这样可爱的

3、女子,最终却穷困愁苦离世。读至坎坷记愁一章,作为一个女子也同时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媳妇,我其实是愤怒的。陈芸所有的奇趣与才情都源自她本身,沈复在相处的过程中虽然与陈芸情投意合,然而生活却不仅仅只有风花雪月闲情记趣。作为沈复,标榜雅趣却对家庭、对家人逃避责任自私自利,可谓是为人夫中真真正正的自私自利男子,初看他仿佛卓尔不群实则以雅趣为皮以自私为骨,可谓是“陷阱”。 沈复生于“衣冠之家”,居于“沧浪亭畔”可算中产,然而到后期甚至穷困潦倒挨饿受冻于途中。沈复这样解释原因:“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挥金如土”将责任直接撇给了自己的父亲。说自己“偶有需用,不免典质”“移东补西,左支右绌”,可是,沈复做了什

4、么呢,工作之余“游河观妓”“费百余金”。筹钱路上,“沽酒御寒”“囊为之罄”。陈芸病后,汤药费用捉襟见肘,带病绣心经,沈复却押妓沽酒,真真是俭省的典范。为人子,沈复将不善生计经营的帽子甩给了父亲,将冷酷武断冤枉陈芸的帽子甩给了母亲,为人夫沈复挥金如土负心薄幸家有娇妻肖想纳妾,为人父沈复将子女安排尽数托于父亲,只顾叮嘱儿子“重振家声,全望汝也”,是不是像极了自己不努力却逼迫儿女努力的焦虑家长? 以我的看法,浮生六记沈三白洗白之作也!他说,陈芸的离世是因为“恩爱夫妻不到头”怎不想想古往今来多少夫妻恩爱一生?若无憨园之事,若无沈父纳妾之事,若无沈复借贷之事,陈芸不见得离世那么早。同样的,如果沈复对子女

5、多费心,持中守正悉心教导,完全可以耕读持家。逢森不必委身商贾学徒,青君也不必做童养媳。沈复可算是凭一己之力,坑害一家三口的始作俑者。憨园之事,他知晓且纵容,纳妾之事,是他委托陈芸一手料理,借贷之事,是他轻信小人担保债务。归根到底,所有的错都来自沈复,更准确一些则是来自他的自私,只顾自己游乐赏玩,不顾妻子儿女。动物尚且知晓,将食物带回巢中给配偶儿女食用,可沈复一直想的却都是文人雅士寻欢作乐,赤裸裸的将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之上,将家人花销让渡给他自己。 所谓的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归根到底终究要落实到一饭一蔬之上,要落实到吃饭睡觉之上,若是无餐无床,饮风喝露天盖地铺的真情,是凭口灿莲

6、花来证明和表达的吗?某些文人的爱,真是容易得很。沈复在陈芸死前说起元稹的诗,表达自己的忠贞。讽刺的却是元稹在妻子死后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反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是大唐第一渣男,一个是清代难得的白莲花,真真是隔着时空飘满了绿茶的芬芳。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3 浮生六记中,有一个人不容忽视,那就是芸娘的丈夫,本书作者沈复。他的这本自传体散文集,读起来真实自然,清逸脱俗。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份他对爱妻的深深怀念与依依不舍。每一句话虽看似漫不经心,却实属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徜徉于这样的文字里,仿佛陶醉于鸟语花香的清晨,空气里满溢着淡淡的幽香与清新,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怡然。又如漫步于软软的沙滩,和着

7、习习的海风,阵阵的涛声,尘世的所有痛苦纠缠皆烟消云散,转眼无踪。 观其人,定是风流潇洒,落拓不羁,重情重义,淡泊随性。其一生,犹如闲云野鹤,天马行空,自在逍遥。 芸娘,本一个普通的贫寒之女,遇见他,生命从此便不再苍白无华,孤寂落寞,而是风生水起,多姿多彩;遇见他,她活成一株香气馥郁的玫瑰,只此一生,都为他释放她的芬芳与活力。即使,仅仅二十三载,也终究成全了一个女人心中最美的青春与爱情。她,因他而美丽,更因他而可爱! 走近浮生六记,走近沈复,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陈年往事与切切深情 那年他青涩,她纯真。 闻听她的美丽与颖慧,他的心中便深深印下她的名字芸娘。初见,伊人 “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

8、,顾盼神飞”, 从此,心有所属,非她不娶! 青梅竹马的日子,云淡风轻,情意融融。忘不了,她的心灵手巧,一双精美别致的绣鞋,无不透射她的巧思与独特。一粥之赠,暖意萦怀,令他再也无法忘记她的温柔与善良。 或许,当时他会在心中默默承诺:将用全部的生命,爱她,护她,不离不弃! 那年,他迎娶,她出嫁。 她粉面桃花,默默静坐。他挽起她温润的手,深情凝视;她含羞低首,不敢对望。那一刻,一种情愫慢慢滋长,牵动两颗爱慕的心。婚后,她中规中矩,对他谦恭有礼。而他,言语调侃间,皆是为逗她开心。慢慢的,她不再胆怯,不再沉默,她开始玩笑,开始滔滔不绝,与他谈诗论赋,与他把酒言欢。 他是光,是水,是沃土,为她生命注入最基

9、本的养分与滋润。如果,没了他,她定会花颜失色,早早枯萎凋零,化为一粒微尘,终归于沉寂。 于是,她期盼朝朝暮暮,与之相伴。一枚印章,刻上“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一幅月老图,早晚祈祷,愿来生再续前缘!此情此心,天地可鉴!有了他,她终于美丽绽放!有了他,她活出真正的自我! 那年,他搜寻名胜,她如影随形。 沧浪亭旁,赏月观花,吟诗作赋;夜观花照,女扮男装,尽显风流;太湖池畔,三人对饮,人生几何?山野闲居,种菊垂钓,其情怡然。生命里,有了他,她不再孤寂。 她是女人,很多时候,须操持家务,照顾老少。即使不能随行,他所到之处,所见所感,都会与她一一详述,一一分享。皆因为,他的眼里,都是她的身影。即使偶尔分离,

10、也不会阻隔彼此牵挂的心。那年,他赋闲在家,她相依相伴。 插花叠石,吟诗作画;赌书泼茶,红袖添香。他细心指点,她心领神会。他以文会友,她以钗当酒。他直爽坦诚,她豪气云天。 他的爱,把她点化成金。他的温情,如春风化雨,将她点点润泽,盛开成她自己的模样。 他贫困潦倒,她从未抱怨。即使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即使命运多舛,也心甘情愿。只因为,这里有他。就算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生计冷暖。 人生中,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前尘往事,都在爱人离去的那一刻,戛然而止。那一夜,他不舍,痴痴守候,等着与她的魂魄相聚。只可惜,天人永隔,终不如人愿。他,没了她,就真的丢了自己。从此,浪迹天涯,如缥缈孤鸿,形

11、单影只。 他曾放纵过,只因为那个人太像她。然而,他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他的心,早已追随她的魂魄,一路走远!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 初见这本书时,它被放在书店的书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洁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书封面上那几个淡淡的文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让我有想要阅读它的冲动。 浮生六记为清朝苏州人沈复所著,因同为苏州人,便对书中所写的园林有一种亲切之感。沈复居于沧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园林一样古色古香的建筑。书中有介绍园林的地方,我因幼时去参观过,能大致在脑海里勾画出园林的样子,便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复,而是他的妻子陈芸。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

12、可爱的女人。”,芸娘的可爱之处在于,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颖慧,幼时“即能成诵”琵琶行,还自己学会吟诗作对,对于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画虫草,还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一种食盒,形如梅花,内置中五六只瓷碟,装上饭菜,如装于花瓣中。芸娘还曾女扮男装,同沈复一起参加庙会。因那时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还真心真意的帮沈复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韵味才行,后遇到憨园,芸娘很喜欢憨园,但因种.种原因,沈复未能娶到憨园,这也让后来芸娘的病情更严重。 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是它的独特之处。正如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

13、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会写闺事,夫妇生活,而沈复以直率平实的语言叙述闺中乐事,写出了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后来,沈复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贫穷,生活艰难,芸娘仍为沈复想办法赚钱,去讨一份工作。这夫妇之间的真情令人感动,不幸的是芸娘红颜薄命,沈复漂泊各地。 “浮生”应就是指沈复浮荡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与芸娘在一起的时光虽短暂,但很欢乐,美好,但相比较他后大半生坎坷游历,那些欢乐的时光便如梦境一样虚幻飘渺,昙花一现。浮生若梦,为欢几

14、何?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子莫过于芙蓉女儿诔所言:“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然而,这个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当然也就不会有完美的产物,所谓的十全十美,只是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罢了。 大体而言,世间有两种女子,一种是初见时美貌惊人,风情万种,相处久了才发现艳而不丽,丽而不雅,泯然俗人矣;一种是初见时相貌平平,相处久了却发现举手投足皆有法度,一颦一笑正显风韵,值得一个人用一生去品读。她,无疑属于后者。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具兰花的清新淡雅;她,没有桃花的美艳逼人,却具梅花的清纯彻骨。她,静默时,如一朵睡莲;行动处,似款款和

15、风。她,垂泪时,梨花带雨;她,欢笑时,玉珠落盘。 她,对自己,毫不宽恕;她,对别人,宽容大度。她,慕富贵,但不苛求;她,憎贫贱,但能接受。她,“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在生活窘困时依然有闲情雅趣,有浓情蜜意;她,“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在宽裕时不改淡雅如兰,虚怀若谷。 她,可爱,既不因为美貌;她,可贵,也不因为贤良。她,血肉俱全,平淡中真情依依;她,笑泪兼有,简约处丹心昭昭。她,似清泉,给人以纯洁淡雅之情;她,如流水,让人有缠绵悱恻之意。她,恼而不怒,有似月闭微明;她,柔而不娇,恰如花开含笑。 她,多情只为真情;她,大爱只因真爱。她,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穿越彼此岁月的郁结;她,一次若有所思的凝眸,留给世间最美的侧影。她,轻如风,淡若云;她,柔似水,洁比玉。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她,脱俗,因而可遇而不可求;她,不凡,注定可望而不可即。人生本就如此,事事难为伤身伤心,事事顺遂又伤情伤意。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漂泊,遇到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5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二字出自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全书与妻“芸”和丈夫“三白”的夫妻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可爱的女子和一段令人向往的诗情画意的夫妻生活,然而这段世外桃花源般的生活并未持续许久,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