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6648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境感受美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创设情境感受美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创设情境感受美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创设情境感受美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创设情境感受美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感受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境感受美(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境感受美、有关背景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 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 的美,引起儿童丰富 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费品后两行写我坐在小 船里尽 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 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 摘以下几个教学 片断。、实施(课堂教学节录)(一)激趣引题,感

2、受美师:你们知道有哪些船?生:轮船生:货船生:军舰生:潜水艇生:帆船师:这些船在哪里行驶的?生:所有的船都在大海中行驶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种有趣的船,它是在什么地方?生:老师,我知道,这种有趣的船,它叫“月亮船”,它在天上出示图一师:图上画的是哪里?谁坐在那里,她干什么?生:图上有一个小女孩,她坐在月亮船里看星星生:这个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见了很多很多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里看见了无数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师: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 唱的是什么?生: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师充满感情对学 生说: 是呀,在晴朗夜晚

3、,满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 不想也上天去看 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 行。(二)整体感知,再现美配乐朗读课文。师: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生:在小小的船上小女孩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生:我看见许多星星向我眨眼睛通过这段绘声绘色的讲述,就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体会到月空的美。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 边听一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师: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1、将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4、指导)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小的的 船儿 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 组组长带领小 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确 答案填好,看哪组又快 又好。(用拼音填写)各小组自学,填空。(教师巡视,指导)的月儿,的船,的船儿我在 船里坐,看见 星星 天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师: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师:小小的船儿怎么样?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 请小朋友回答?生问一一生答学生的情绪高昂,争当小

5、老师,争当小评委,在这里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三)品词析句,体会美师: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体味其中原由,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 教学,学生自己体会领悟,最后真正明白了。(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 “只”以后,说 明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生:多了一个 “只” 读起来比较好听、 读起来比较顺口生:有了 “只”以后,说明了小女孩只有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生:小女孩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被闪闪的星星

6、蓝蓝的天吸引住了生: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包围着,她 感到天空太美了,她陶醉了。师: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 们眨眼睛, 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 星星蓝蓝的天。现在,我 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 读出来,并加上动作。播放小星星的音乐分组尝试读一一其他小组评价一一指名范读, 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师: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 过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 以外,还像什么?生这月儿弯弯的,像一条香蕉。生 :这月 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生: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生:这月儿有时候还像细细的眉毛师:那小

7、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和镰刀呢?生:老师,我知道了,香蕉只能吃,不能坐。生:小船就可以坐上去了生:因为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小船也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生:还有天空是蓝蓝的,大海也是蓝蓝的生:老师)我还有补充因为大海很大很大, 很广很广, 天空也是很大很大,很广很广生:说月儿像小船,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师:说得真好。(展示图)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描述:小女孩 看见夜空中这一轮弯月,两头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她想:要是我能坐 在这小船似的月儿里看看美丽的夜空景色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 她仿佛看见辽阔的蓝天变成大海,月 儿变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观赏着美丽的夜空景色。接着播放“小小

8、的船”的曲子师:同学们,如果现在正是夜晚, 你坐在天台抬头看着蓝 天,蓝天 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请同学眯着眼睛,听着琴声,有什么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都看见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打开思维的大门,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夜空。三、讨论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2、教学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教学不能忽略了 “美”的功 能、“美”的力度,不能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 教学过程。本案例 采用了哪些有效的形式?四、简析每天走进教室,就会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生气,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学生,是一群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大人已很少

9、具有的可塑性、强烈的求 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满 活力与主动性。教学 需要美,美是教育的磁石,这块磁石就在我们老师备 课笔记的旁边闪烁着光亮,是拿起,还是放下,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教学往往忽略了 “美”的功能、 “美”的力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 推进教学过程。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丢 弃了那块宝贵的磁 石一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 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符号活动。那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生 来具有 的审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没

10、有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力”,教学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 的是决定于教师对教学境界的追求。只有追 求美,才能努力 再现教材之美。教学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要使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从而在其间产生一种偷悦之感。因为美感总是通过人的视觉、听 觉、触觉具体感受的。没有学生感知的兴奋,就谈不上美的感受。为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的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这中间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了。因为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爱憎和感叹。诗歌描写的场景

11、和儿童生活的经验,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关的。在教学时, 我 们就要想办法,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教学从这儿入手,利用儿童的积累唤起儿童的亲切感,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 抒情的情绪状态,进入诗境。皮亚杰 在教育心里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起始课的审美诱导,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 待,借以激 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学生自主学 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 的审美内在动力。情境教学是低年 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 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 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

12、维。在上面的教例中,因为孩子们喜欢唱、喜欢跳,特别对自己学过的曲子,在语文课上出现更觉得新奇。因此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那满天的小星星,多美啊!用这种艺术的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特别亲切,觉得那美丽的弯月就在眼前。 这段导入,把诗 的内容,诗中的景一一月亮,诗中的人一一那个看月亮的 小朋友我,连同写诗的人都揉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到这诗境中。最后让学生为图画配上声 音,目的在体会图中小 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以及被那美 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激起学生共 鸣,让他们想象自己也 坐在月亮船上,邀游于闪烁的星空,是多么自由自 在,多么 愉快。学生有了这样的

13、感受,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把短文的意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现出来。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有 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 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 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 己的学习主动性 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偷快。如上教 例“你问我答”的游戏中,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必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好问句。这里给学 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 学生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 兀善。在比较句子这一环节中,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孩子们在 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通过与他人互动交 往,引发新的思考,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 启迪下得到开发, 既求异也求同。在这经常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他们体 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共 同探究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