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66634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地区统考高二上学期期末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页共11页浙江省台州市2008年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测试语文试题命题:陈国保(台州一中)郑红芳(路桥中学)审题:蒋金镯(台州中学)、基础知识(每小题 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缂丝(k个祸起肃墙暴虎冯(p n g)河B .龟裂(j u n)缧绁(xi &以德抱怨箪食(s)陋巷C.和霭(d)i桀(ji论骜礼崩乐坏蜚(f 0)i然成章D.滨(b 1临殒身不恤曲肱(h 6 g)而枕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 .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无可比拟)B .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

2、是独一无二.的手段。(别无二致)C.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漩 涡。(等闲之辈)D .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难能 可贵)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电视剧士兵突击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中国军人许三多的传 奇故事。它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是观众备受喜爱的。B .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C.古老的智慧、传统的美德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怡人性情、 开启心智、改变气质、丰富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D .廉租

3、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4. 下列句子中对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所说的 均无贫”并不是消灭阶级差别的平均,而 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仁”的核心。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 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C.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 求仕,因此说德衰”。D 相比于道家的知其不可而不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积极 入世态度,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

4、感。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实甫,中国元代戏剧家。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 影响。我们通常称王实甫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为元曲四大家”。B.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 书”,是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C. 旧日的时光是美国诗人罗伯特 ?彭斯根据民歌整理而成,该诗后来成为电影魂 断蓝桥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传唱世界各地。D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二、阅读与鉴赏(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 6-9题。(共11分)故夫

5、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6、”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 鹓雏,子知之乎?夫 鹓雏,发于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定乎内外之分定:安定。B而御六气之辩.辩:同 变”,变化。C.惠子相 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D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止:栖息。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夫列子御风而行,

7、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 .庄子往见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D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以表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 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 逍遥游”的境界。B. 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C. 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 薄功名利禄的思想。D .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

8、力。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分)(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3分)10.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3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 12题。(5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1 后世

9、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十分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2分)12俞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夹入 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 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认识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 13题。(3分)竹枝词(明)何景明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1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不听猿啼亦断肠”的构思特点及其效果。(3分)阅读下面古代戏曲名段,回答 14题。(3分)【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

10、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 凄惶惶的寄。14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请鉴赏【叨叨令】曲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3分)阅读下面两篇同题散文的节选文字,回答1517题。(11分)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汨罗城中,汨罗江畔,彩旗迎风而舞,红底白字的横幅照人眉睫,许多横幅上书写的是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的字样。多年前,我曾以余光中此一文句为题,抒写对他的印象,不意竟不胫而走,走进了他人的许多文章,今日也不翼而飞,飞进了汨罗市印制的宣传品,飞上了凌空而展的横幅。 余光中著作等身,

11、他自己都不记得此语的来历了,如同父母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孩子的出生之地。现在余光中终于来到了汨罗江这一蓝墨水的上游,在上游的岸边,在岸边的河滩之上,在建于河滩高处可容千人的观礼台之前。面对两岸约30万人的人山人海,面对千古不息的汨罗江涛,在六百身着青衣与红衣的男女中小学生的伴诵下,余光中以他标准的国语,抑扬抗坠,吟诵起他心之所祭的汨罗江神。水上的龙舟,水下的鱼 龙,两岸人潮汹涌的龙子龙孙,此刻都通过无远弗届的扩音器,倾听余光中沉稳铿锵的金石之声与众多学童的齐声和鸣。(注:事见05端午节湖南国际龙舟节)这次来汨罗之前,我们曾数次一线相通,他在电话中说,这回写屈原不能和以前的作品重复,要换一个新的角度

12、,要有新意。我问新的角度是什么,他说中心词就是拯救” 不是我们去救屈原,而是要屈原来救我们。而现在,汨罗江上江浪滔滔,汨罗江上江风阵阵, 风里浪里,是诗人寄意深远的歌吟:不,你已成江神,不再是水鬼/待救的是岸上沦落的我们/百船争渡,追踪你的英烈/要找回失传已久的清芬/旗号纷纷,追你的不仅是/三湘的子弟,九州的选手/不仅李白与苏轼的后人/更有惠特曼与雪莱的子孙/投江的烈士,抱恨的诗人/长发飘风的渺渺背影/回一回头吧,挥一挥手/在浪间等一等我们!”(作者李元洛湖南省文联主席、散文家)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二)我们心向汶川那片灾难深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如此不寻常的时刻到来的, 重的土地,屈

13、原的脸在我的想象中满怀忧戚,这个时候,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屈原的表情。我从步行街、办公室、菜市场、报亭、公交车、超市、甚至厕所和证券中心遇到的所有人的 脸上都找到了屈原。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屈原,我在国家领导人中看到了屈原,我在军人中看到了屈原,我在农民工中看到了屈原, 我在世界冠军和菜贩子中看到了屈原,我在乡镇学校老师中看到了屈原,我在商人和下岗工人中看到了屈原,我在老人和孩子中看到了屈原,我在娱乐界大腕和住宅区保洁员中看到了屈原,他们无一不心怀大爱,忧国忧民。在这样一个日子,在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们知道屈原还活着,他没有被汩罗江的水淹死, 汨罗江的水淹不死他! 他没有被汶川的废墟所压垮,我看见他

14、一次次从狰狞钢筋水泥中满是 尘土和血污地爬出来,获得一回又一回再生!记得两年前和余光中在一起谈诗,老先生有着学者的严谨和诗人的想象,他用其自带的钢笔,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下一幅字送我,写的居然是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我心有所感,知道老先生是爱并推崇屈原的,曾写过数首有关屈原的诗。他写下的这幅字是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传统,尽管我们用的不再是古老的毛笔,而是现代的钢笔,但纵使钢笔,其蓝色血液的上游仍是汩罗,仍是大诗人屈原用爱和忧患的泪水形成的人文渊流。(作者程维江西省作协副主席、诗人)15第一篇文字中针对屈原的跳江自沉的史实,为什么余光中却认为不是我们去救屈原,而是要屈原来救我们”?(4分)16.

15、第二篇文字中,面对汶川地震灾难,作者说看到了屈原”,并说 屈原还活着”。试谈谈你的理解。(3分)17两篇散文均以余光中题诗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为标题。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蓝墨水”、上游”、汨罗江”三者及标题含义的理解。(4分)三、积累与表达(14分)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6题,每题1分,共6分)(1) 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 但以刘,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3)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4) 亦欲,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6)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