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66597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十章 社会产品生产统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1。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2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及社会总产值的汇总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区别与联系 5社会产品生产统计分析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內容与过程: 第一节 社会产品生产统计的一般问题一、 社会产品的概念及特征(一)生产活动的涵义及范围(P294)(二)社会产品的概念(P29

2、5)(三)社会产品的特征(P295)1 劳动性。社会产品是劳动成果。非劳动成果不属于社会产品,如:空气、河流、原始森林、矿藏等。2 生产性。社会产品是生产劳动的成果。非生产劳动的成果不是社会产品。如: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商品等不能作为我国的社会产品统计。3 有用性。社会产品是有效劳动的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劣质服务、无效服务等,均不属于社会产品。4 社会性。社会产品是社会劳动的成果,它是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不是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劳动产品,不能称为社会产品。如:自制的衣服、自炊食品、自种自己消费的粮食作物、蔬菜等,均不能

3、作为社会产品。5 时期性。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內的劳动成果。它必须按一个时期一个时期来计量,否则就会出现计量上的重复和遗漏。(四)社会总产品(总产出)的概念(P296)二、 社会产品的分类(P296) (属于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 物质产品(实物产品) 货物性服务产品非物质性服务产品第一,按产品的表现形态分有 服务产品 l 物质产品的特征(P296):有形性、独立性、可存储性、耐久性、移动性l 服务产品的特征(P297):无形性、即时性、不可存储性、缺乏耐久性、与消 费者紧密的接近性成品第二、按完工情况分有 半成品 非成品 在产品l 注意:有关成品、半成品、在产品的分类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划分,通常情

4、况下有三种不同划分角度,即:按企业、部门、国民经济三个角度划分。例P298表101三、 社会产品的计量单位(P298300)(一)实物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双重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l 实物单位的局限性(P299300)“有三点”(画书) (1)计算混合产量l 实物产量的汇总方法(P299)(2)计算标准实物产量 标准实物产量= 折算系数=计算例题见:P337(101)“做在书上” (二)货币单位(P300)l 货币单位的优、缺点(P300) 不变价格(可比价格)P300l 价格的表现形式可变价格(现行价格)P300l 不变价格的换算价格换算系数=补充计算例题。如某地区有关

5、GDP资料如下,要求:(1) 计算表中空格内数值(2) 计算95年的GDP比78年的GDP的增长速度和平均递增率。时间按7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按8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1978 646 6938 (732)1980 (709.12) 7616 803491985 (1028.40) 11045 (1165.25)1990 (1418.06) 15230 1606771995 (1392.98) (1496.06) 184780解:(1)80年价格换算系数= = 90年价格换算系数 = (2)98年比78年GDP增长(%)= 平均递增率(%)=第二节 物质生产部

6、门总产出社会总产值统计 一、社会总产值的概念与作用全部生产资料全部消费资料(一) 社会总产值的概念(P301) 按使用价值分,有 转移价值(c)新创造价值(v+m)(二)社会总产值的分类 按价值构成分,有(二) 社会总产值的作用和局限性2局限性(P302)1 作用(P301) 二、各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值的计算 全社会的社会总产值=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值l 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生产性邮 电业及商业。(一)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1工业总产值的概念(P302) (1)工业的概念 (2)工业总产值的概念2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P302303) “有三条原则”(1) 采用“工

7、厂法”计算;(注意:什么是工厂法?为什么要采用工厂法?)(2)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范围应该与工业企业的劳动消耗量相适应;(3)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应该与物质形态相适应。 工业实物产品 按产品的全部价值计算l 工业产品表现形态有 工业性作业产品 按追加值计算3工业总产值的內容(P303):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产品、在产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4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自制半产品、在产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1) 工厂法(P304) 工业总产值=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 + 工业部门的工业总产值=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 l 计算例题见P337页习题(102)解:=+ =(67+3+

8、1.1+0.4)+【(23193)+(4135)】 =78.5(万元) (2)公司法(P304) 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公司內部的转移价值 (3)部门法(P304) 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部门內的转移价值(公司间、內) =按公司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公司间的转移价值 (4)国民经济法(P304) 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物质生产领域內的转移价值 =按部门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部门间的转移价值l 计算例题见:P339页(106)解(1)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104+(7361)=116(万元)(2)按公司法计算的总产值=1165=111(万元)(3)按部门法计算的

9、总产值= 111(225)=94(万元) 或 =11622=94(万元)(4)按国民经济法计算的总产值=9432=62(万元) 或 =1162232=62(万元) (二)农业总产值的计算 1农业总产值的概念(P305)2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P305)按“产品法”计算(1) 什么是“产品法”?(P305)(2) “产品法”的特点A 部分农产品会重复计算(如:有地农产品既是产品,又是种子、饲料)B 农业总产值按日历年度一年计算一次。(这是因为农业生长周期较长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P306)=+ =l 计算例题见:P337页(103) 解:该农场粮食总产量=75

10、.6+7.2+90+30+ 种植业总产值=(75.6+7.2)1.6+(90+1)0.8+301+(20+365.76)0.4 =584.67(万元)(三) 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 1建筑业总产值的概念(P307) 2建筑业总产值的內容和计算公式(1) 建筑业总产值的內容: A建筑工程产值按全部价值计算 B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按追加值计算 C房屋、构造物修理产值按追加值计算 D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按全部价值计算(2) 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P308和P309)= =l 计算例题见:P338页(104)解:该单位预算工程造价=25001200=300(万元)报告期建筑工程价值=300(10%+20%+1

11、1%)=123(万元)报告期已完施工价值=300(10%+20%)=90(万元) (四)货物运输业总产值计算 1货物运输业总产值的概念(P310) 货物运输业属物质生产部门 运输业分有 客运属非物质生产部门2货物运输业总产值计算按追加值计算3注意事项(P310)有“四点”补充计算例题:运输企业部门经营收入总额200亿元,客运周转量的比例为28,试计算货运部门的总产值。解:货运部门的总产值=20080%=160(亿元) (五)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的计算1 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的概念(P311)2 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包括的范围(P311) 3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的计算(P311) =补充计算例题:邮电部

12、门经营总收入是10亿元,已知该部门为生活服务的工作总量占20%,试计算生产性邮电总产值。解:=10(120%)=8(亿元)(六)批发零售贸易业、饮食业总产值的计算 1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饮食业的概念(P311) 2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值的计算 (1)按买卖差价计算 = (2)按经营费用计算 =+ 补充计算例题:例(1):商业部门的商品纯销售额270亿元,销售进价200亿元,商品流通费用45亿元,税金10亿元,利润15亿元。在商品流通费用中,运输费5亿元,邮电费2亿元,利息支出1亿元,试计算批发零售贸易业(即商业)的总产值。解:=270200(5+2)=63(亿元)=(45+10+15)(5+2)=63(亿元) 3饮食业总产值的计算 (1)对于加工出售的产品按全部价值计算 (2)对于转售产品按追加值计算(即按买卖差价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