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66572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学校名称: 扶风初级中学 课程名称:七年级语文(上册)内容主题: 12.济南的冬天 教材版本: 人教版教师姓名: 杜伟娟授课年级七年级(上)学科语文主题济南的冬天授课教师课型发现生成展示解决课课时上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 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3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 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 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

2、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2、自主合作探究: 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

3、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 2. 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创设语言情境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1、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2、怀着对问题探究的热情走进文

4、本。阅读课文初步感知8分钟创设阅读与思考情境(旁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作自我评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走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2、鼓励学生畅谈读后感受。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畅谈初步感知。深刻预习合作交流10分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旁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老师提供的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进行深度预习。1、教师下发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2、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自学情况。3、教师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指导。1、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默读课文,自主预习课文。2、学生可以就预习中的见解、疑问与同伴进行交流。组内组间交流畅谈收获16分钟

5、创设交流与表达情境(旁白)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还可做小老师,去其他组织到学习,或去其他组请教问题。1、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2、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就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3、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交流,搜集共性问题。1、小组内畅所欲言,但要做到有理有据。2、小组长、学科长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有序交流。3、交流过程中认真倾听,做好记录。收集疑难生成问题5分钟创设思考、合作情境(旁白)下面,请同学们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的相应位置上。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问题, 重点发现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1、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

6、。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上。小结2分钟创设总结情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初步阅读课文,感知了文章内容,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同学们学习都很积极,并产生了一些问题,下节课让我们深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继续学习的愿望。第二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创设语言情境复习导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心里想着老舍笔下的冬天,结合自己对冬天的亲身感受,口头描绘一下跃入脑海的冬的景象。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朗读课文再谈收获8分钟创设朗读思考情境(旁白)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次畅谈读文感受。1、老师认真倾听学生朗读课文。2、教师对学生的读文感受进行点评

7、。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畅谈读文感受,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评价。小组讨论合作解决10分钟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旁白)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讨论解决疑难问题。1、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做出适当评价。2、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对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1、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2、学科长要发挥作用,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3、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将答案的要点写在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组间交流解决疑难3分钟创设组间交流情境(旁白)同学们表现都很好,讨论积极,现在请几位同学到各小组进行指导。1、教师继续巡回指导。2、教师进行启发性评价。1、学生积极到其他小组进行指导

8、。2、学科长组织同伴将答案的要点板书到黑板上,为展示解决做好准备。重点问题展示解决15分钟创设展示交流质疑情景(旁白)现在,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1、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大胆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2、教师要进行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价。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解读。2、在同学汇报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3、汇报完毕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4、做好记录。拓展训练能力提升5分钟创设展示情境1.教师出示训练提升题。2.教师做好训练提升的组织工作。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大胆展示,尽情地表达自己的

9、观点。总结概括提升意义2分钟创设总结情境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板书设计12、济南的冬天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教学反思 附件一:济南的冬天

10、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班级: 姓名:学海导航: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8月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

11、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导学过程:一、给划线字注音:济( )南 伦敦( ) 镶( )边宽敞( ) 水藻( ) 贮( )蓄二、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灵: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三、 朗读要求:(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记准生字字形;理解在文中的意思。注意重音,停顿。(2)指名朗读。方法:以意思相近的文段分段朗读,探讨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

12、。(3)齐声朗读。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感情,读出散文韵味。四、默读课文,完成阅读发现。五、我生成的问题:六、 小组讨论生成问题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济南的冬天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班级: 姓名:基础训练: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着( )落 发j( ) 看( )护妇 镶( )上 xing( )晴露( )出 狭窄( ) 水藻( ) zh( )蓄 chng( )清阅读训练: 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

13、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过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