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66566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与战略开题报告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学 院:专 业、 班 级:学 生 姓 名:指导教师(职称):1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背景随着人们可支配时间的增多和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人们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兴趣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在旅游市场的变化中应运而生。目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中国的旅游主题定为“生态旅游年”,2009年11月7日,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再次决定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可见生态旅游在我国早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我国生态旅游由于起步较晚,在开发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制度还不尽完善,管理上缺乏经验,相关技

2、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07年在我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后,在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论坛会与研讨会。许多研究已不再是一味追随国际潮流,而开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出发,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研究之路。1.2目的 我国生态旅游业开发史比较短,虽然在迅速发展,但仍处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仍然存在。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往往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这就造成了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出现很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相关的问题。为

3、确保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我们必须真正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实质,制定适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方案,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本文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优劣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些策略对优化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有很大帮助,可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1.3意义本文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定义、实质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比较细致的描述,加深了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理解,让人们了解到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绿色旅游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宣扬环保教育的活动。本文还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劣势以及现状做了剖析,强调了旅游地

4、居民以及旅游者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对保护资源、环境起到了宣传作用。对我国生态旅游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这对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其能在健康的轨道上稳步前进。2 文献综述2.1相关理论的研究2.1.1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研究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尚无明确定义,但是人们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

5、【1】。曹海波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这样的,生态旅游是指具有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游览的吸引力因素和明确划定的区域范围,能使生态旅游活动得意实现,并能提供各种必要的旅游附属设施、服务及环境保育措施的旅游经营场所。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2】。而张诚恩(2009)则把生态旅游总结成为一句话

6、,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3】。2.1.2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研究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发或管理不当,都易对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制定一定的原则。(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王俊峰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探一文中提到,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生态旅游由于囊括

7、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4】。(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4】。引用梅燕、谢萍的一句话就是,要知道如何开发大自然的资源优势储备,科学引导发展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规范生态旅游活动,以及促进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其生态旅游【5】。因此,只有将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相统一,才能是生态旅游持续快速的发展下去。(3)以生态学原理

8、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旅游行为本身是一种人为活动,它与自然系统共同形成比单纯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复杂的人类自然复合系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可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反过来,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会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按照生态学的规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系统内其他因素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学为准则,综合分析各因素,全面考虑【6】。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较快的形势下,如果生态旅游不按照生态学原理为指标,便不能在环境和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那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是一个遥远的

9、梦。(4)因地制宜与政府介入相协调的原则政府介入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政府介入可以使生态旅游活动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形成伙伴关系,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政府介入有利于解决在生态旅游资源产权不清的情况下如何有力地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问题。从地方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取得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也离不开政府介入,政府利用行政体制动员掌握的经济资源,可以决定超前发展与优先发展的部分。同时,政府制订旅游法规、规章、条例,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有力地担负起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职能【6】。2.2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旅游项目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生态

10、旅游的品牌宣传也深入人心,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生态旅游项目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是从自然环境出发进行管理,管理目标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一般是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名胜古迹为基础,从原生态环境保护到半人工生态环境的保护。现今我国的生态旅游模式也逐年增多,例如:农村采摘游、观赏游、狩猎游、探险游等等,模式的多样性也对旅游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又加以保育。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

11、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对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了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2%出现水体污染。2.2.1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优势的研究(1)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优势生态旅游的产生除了全球性环境问题与旅游环境的衰退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旅游需求方面的内在动力因素。利益驱动,促使人们发展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其年平均增长率为20%-50%,是所有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就我国而言,生态旅游在旅游

12、业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仅森林公园,年吸引游客近5000万人次,而50%以上的自然保护【8】。需求增加,促使人们选择生态旅游。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等,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与良好生态环境的本能渴望愈加强烈。回归自然,到静谧、开阔的环境中放松身心,已经成为一种既难得又必要的享受,生态旅游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也就成为必然。这必将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动力。(2)自然保护区资源与森林公园资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之一。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 531个,总

13、面积150万km2,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其中有四川省的卧龙和九寨沟、湖北省的神龙架等28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21块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9】。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突飞猛进,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想区域环境。(2)世界遗产资源及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世界文

14、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截至2010年8月1日,中国已有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资源。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丰富,主要有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

15、、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这些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独特的资源【8】。2.3关于生态旅游发展主要问题的研究2.3.1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的专业性很强,要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多重目标,所以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专家、还要吸纳当地居民代表参与,而我国现在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队伍仍沿用传统的大众旅游规划的人员结构和规划方法,这已经不符合生态旅游规划的要求【10】。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和开发商,无视规划的重要性,仅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规划”,或者请专家规划后,目的并不是要按照规划文本来做,而是成为摆设,成为向上面要钱、显政绩的资本,实际中根本不予以落实。

16、另外,不少开发商、管理者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结果造成了很多景区“城市化”【11】。2.3.2生态环境容量超负荷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数量很大,但同其他资源相比,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旅游资源相对短缺,旅游需求量过大,这给国内许多风景区的承载能力带来巨大冲击【12】。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旅游超载现象尤其严重,许多生态旅游区没有进行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在旅游旺季游人拥挤,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2.3.3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