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66441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慧谷阳光A座测量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编制依据22 工程概况23 施工准备24施工测量方法及技术措施35:施工计划116:施工管理措施111 编制依据1.1慧谷阳光住宅小区施工组织总设计。1.2 慧谷阳光住宅小区A座施工组织设计。1.3慧谷阳光住宅小区A座住宅楼施工图纸。2001-C-08A1.4甲方提供的北京测绘设计研究院2001拨地159工程钉桩坐标测量成果(A、B、C、D、E、F桩)以及2001普测2676工程水准测量成果(BM1、BM2、BM3)。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1.7钢尺检定规程(JJG4-89)。1.8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

2、4-94)。1.9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94)。2 工程概况慧谷阳光住宅小区A座住宅楼位于小区的西南角,东面距E座住宅楼15米,西面距围墙10米,北面距景观围墙12米,南面距房客中心6米。本工程南北长44.480米,东西43.880米,呈“L”型。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85米,室内外高差0.15米,建筑最大高度49.40米。基础板底标高-8.50米,地下室层高3.60米,首层层高3.60米,二层层高4.00米,三十五层层高2.8米。3 施工准备3.1场地准备本工程施工现场地势起伏较大,需先采用机械进行场地平整,待施工场地附合测量要求后,再进行施测。3.2测量仪器准备所有测量器

3、具必须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时应严格遵照有关操作规程的要求,并按DBJ 01-21-95规程要求进行保管及维护(仪器配备见下表)。 测量器具表 表一设备名称编号型号精度生产厂家数量检定日期激光经纬仪100351J2-TDB2苏一光1台水准仪66298S3E2.5mm102工厂1台铝合金塔尺/T2-4322mm南京1把钢卷尺/YT-501mm哈尔滨2把卷尺/YT-51mm淅江5把线锤/0.8kg/1只3.3 技术准备3.3.1 所有参加施工测量人员、验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放线人员要固定,不能更换,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负责调换,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工。3.3

4、.2 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学习测量规范,充分掌握轴线、尺寸、标高和现场条件,对各设计图纸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应仔细校对,必要时将图纸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测记录本上,以便随时查找使用。 3.3.3 测量人员必须定时到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检测测量控制点,并及时平整和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3.3.4 测量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测方案,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草图。以此来保证工程各部位按图施工。4施工测量方法及技术措施4.1建筑物定位及标高引入4.1.1 建筑物定位.1 选用最近的平面控制点2和控制点3,依据总平面图上提供的建筑物的坐标计算出与平

5、面控制点的关系,计算出各点的方位角、距离及间距,各点的方位角、距离及间距见表二和图一。建筑物坐标及控制点的方位角及距离 表二点号横坐标(Y)纵坐标(X)方位角距离2510556.169315019.2411=505621A3=52.7803510436.180315017.6402=205309B3=26.748A510419.049315067.5623=52322C3=21.130B510419.049315038.1824=55013D3=38.264C510431.229315038.1825=353702E3=46.423D510431.229315055.5826=70003F3=

6、56.637E510462.929315055.582F510462.929315067.562 4.1.1.2 建筑物主要轴线定出后,还应定出轴线控制桩,每方向定出3个,并在固定物上画出方向点,检查各点间距、名义长与实际长误差小于5mm时,上报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再将控制桩位保护好,之后方可进行基础挖方施工。建筑物北侧控制桩引至距景观围墙1米处,南侧和西侧桩点分别引在墙上和距墙1米处各一点,东侧桩点距基坑6米。控制桩位置及做法见图二、图三。 4.1.2标高引入水准点BM1、BM2、BM3均在场外,可先将仪器在两个水准点预测间距中点安置,校测水准点,然后再将高程引入场内。高程控制点布设位置在

7、场区南墙上,设置3个点,高程与室内0.00标高相等,即35.85m 。4.2 基础施工平面与标高控制4.2.1基础放线的允许偏差应满足测量规程(DBJ 01-21-95)的规定。长度L30m允许偏差+5mm30mL60m允许偏差+10mm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4.2.2校核设计图上的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建筑物四周边界尺寸,审核建筑物的设计标高是否正确。4.2.3定位验线合格后,用小白线沿已测设到地面上的槽上口线各拐点抻线,撒出灰线,白灰线宽度宜小于15mm。4.2.4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底1米控制桩,先校测现场高程控制点,两点间实测高差与名

8、义高差之差小于3mm,取中为后视,改变仪器高度,重复上述过程,如小于2mm,即可使用。4.2.5 CFG桩基层,底板防水保护墙线,底板下皮放线。在原设轴线控制桩安置仪器,定出基底轴线交点,在此交点安置仪器,校测角度误差不得大于24,如超出则调整此交点。然后测设出各轴线交点,用各点间距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mm。合格后再放细部线,标高使用槽底1米高程点,用现场高程点双仪器法校测,2C之差不得大于5mm。4.2.6底板上皮,地下一、二层放线合格后,要沿横轴及纵轴方向做出轴线控制线,并将此控制线引至槽顶定桩保护,以此作为基准线,然后再放细部线。首层放线验线合格后,根据流水段分段情况,将各大角处轴线或模

9、板线引至墙外皮,用线坠吊线,然后弹墨线,为下层段及模板控制提供可靠依据。4.2.7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次项目允许误差(mm)1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30L 60m102细部轴线23承重墙、梁、柱边线34非承重墙边线35门窗洞口线36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7轴线位置 58预埋管线中心线位置 39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010截面内部尺寸104.2.8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总高104.3 0.000米平面、标高控制校核4.3.1平面校核在地下结构施工至0.000时应进行平面校核,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对楼的主轴线及建筑物楼角坐标进行校核,校核方法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依据

10、场区平面控制网及楼角坐标,计算坐标增量、方位角、对建筑物楼角进行校核,同时依据施工图各轴线的间距,校核所布设轴线间距,其误差小于3mm。采用钢尺量距,温度超过标准温度5度时,应进行三差改正,量边误差小于3mm,测角采用J2级经纬仪一测回,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小于12。量边、测角时均应考虑外墙与轴线的尺寸,避免出现较大误差。4.3.2 标高校核依据场区BM1、BM2、BM3三个水准高程点及在场区内布设的高程控制点,按场外水准施测精度,对建筑物进行标高校核,以保证整个场区整体标高施测精度。首层标高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4.4 0.000米以上平面与标高控制4.4.1平面及竖向控制4.4.1

11、.1在0.000处平面校核无误后,为保证建筑物在竖向控制精度,可布设激光控制点,并配合J2级经纬仪进行校核。各激光控制点布设在首层底板预埋铁上,采用强制对中基座,并在其正上方预留20cm20cm的激光投测孔。若投测距离过大,可对楼层分段,在分段处按同样方法做出各激光控制点,然后采用二级接力方法投测激光控制线,并配合J2级经纬仪进行校核。具体激光控制点布置见附图。 4.4.1.2激光控制线投测完成后,应及时施测各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同时注意各大角线的准确性,以便准确支护模板、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门窗应配合J2级经纬仪在建筑物外进行调校,每次均应以首层门窗为准,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外观达到

12、质量要求。4.4.1.3激光控制线投测方法: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经纬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红色光斑点离耙心最小点,将仪器旋转画圆,找出圆心,此点即作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可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弹出控制线。4.4.1.4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和投测轴线,闭合后在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设墙、梁、柱、门窗洞口等边线。墙体边线采用20cm控制线进行控制,大模板采用50cm控制线进行控制。4.4.2标高控制首层放线后,用水准仪将现场高程点引至建筑物体上,用红漆标注在建筑物上,引测三个标高点,以利于相

13、互闭合,然后校测高程点,名义高差与实测高差如不大于3mm,则应取中,抄测时,尽量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之后将每流水段标高起始点定在阳台边,每层均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校测传递上来的标高。各楼层均抄测0.5米建筑标高水平控制线。如首层标高从 0.50线向上3.40米,二层为6.20米,三层为9.00米,依次类推,总高度均从首层0.50线向上量取。4.5装饰工程及建筑安装工程测量控制4.5.1在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前,除应熟悉设计图纸、验算有关测量数据外,还应核对图上的平面和高程坐标系统与现场是否相符,对所用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应进行检查与校测。4.5.2在

14、结构施工中应按装饰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时将装饰工程所需的控制点、线弹划并固定在已建好的地面、墙面、柱、梁、顶板、门窗洞口等处。4.5.3装饰与设备安装工程所测设的水平线、铅垂线与数值投测应符合下列要求4.5.3.1同一条水平线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应选择统一的水平标高控制线。4.5.3.2室外铅垂线、使用经纬仪投测,两次的结果之差应小于2mm。4.5.3.3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或垂准仪投测,其精度应高于1/3000。4.5.3.4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控制,应与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设,以保证结构与装修施工尺寸统一。4.6 建筑物沉降监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4.7 主要技术措施4.7.1 使用经纬仪观测时,应随用、随检,并随时采用相应校正措施,严格执行基本观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