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施工监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629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灾施工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灾施工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灾施工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灾施工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灾施工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灾施工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灾施工监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灾施工监测一、监测目的 为防止弃土场边坡发生突发性变形破坏,确保场区内及场区附近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建 立对弃土场的监测网络。二、主要监测技术依据及原则1、监测依据(1)地质依据攀枝花市炳三区二期公园后山弃土场治理工程勘查及设计技术 文件(2)相关规程规范依据主要参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 进行。2、监测工作原则( 1)建立有效简便的监测网络 建立系统化、立体化监测系统,在工程治理施工过程中,及时测 定和预报边坡的变形、位移、地下水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并 为长期稳定性预测研究提供资料。( 2)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监

2、测 监测工作采取平台地面变形监测、边坡位移监测、宏观地表巡查 监测等综合手段。各种监测结果相互印证,提高监测成果资料的可靠 性。(3)监测点尽可能进行长期监测贯彻全过程监测的工作思路,包括坡体变形监测、施工安全监测、 防治效果监测,以监测结果作为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和检验防治效果 的依据。工程完工后,变形监测点、防治效果监测点应转为长期监测 点。(4)监测仪器选择原则 仪器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及相应量 程;现场使用比较方便、简单;仪器不易损坏,尤其是长期监测仪器 应具有防风、防雨、防腐、防潮、防震、防雷电干扰等与环境相适应 的性能。三、监测工作方案1、监测工作布置(1)基

3、准点及监测点布置 为监测弃土场变形情况,在弃土场通视条件良好的自然斜坡两侧 布置基准点(控制点)2个,分别为G01及G02;在拦渣坝坝顶布置 监测点1个,编号为JC1;在PT1平台处布置监测点1个,编号为JC2; 在PT2平台处布置监测点1个,编号为JC3;在PT3平台处布置监测 点2个,编号为JC4、JC5;在PT4平台处布置监测点2个,编号为 JC6、JC7;在PT5平台处布置监测点2个,编号为JC8、JC9;在PT6 平台处布置监测点2个,编号为JC10、JC11,各监测点采用钢筋混 凝土浇筑监测墩,监测墩顶部预留不锈钢强制归心盘,以提高观测精 度。(2)监测等级应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的三

4、等进行观测,按位移观测时观测 点坐标误差W10mm精度要求进行观测。(3)监测周期的确定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监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 其变形特征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 定。因此,对弃土场边坡及平台变形观测的周期应视其可能发生变形 的活跃程度及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定。在遇暴雨、发现滑速增快或观测 过程中发现有大滑动的可能时,应立即缩短观测周期,及时增加观测 次数。在雨季每10 天观测一次,旱季每15天观测一次;施工期间继 续监测边坡及平台的水平、垂直位移变化,达到安全监测的目的;施 工结束后转为长期监测,每1 个月观测一次,监测时间2 个水文年, 以检验治理工

5、程的防治效果。(4)监测方法的选择地表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测定,又由于场区高差较大,变形量 的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工作量太大,故变形量观测采用电磁波 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确定。宏观地表巡查监测采用专人定期巡 查,并做好监测记录。(5)工作区平面、高程系统根据该区1:1000 地形图资料,统一监测资料的平面坐标系统, 便于资料的统一、利用。(6)监测控制点1)选点按规程要求,监测基准点(控制点)布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以 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观测点选设在弃土场边坡及平台能反 映变形特征的位置。2)埋石控制点标识埋设采用水泥、砂浆现场浇固有“十”字中心的钢筋,埋设深度不小于30cm,埋好后

6、,标志顶部露出地面5cm。各监测点采 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监测墩,标墩顶面边长为30cm,底边长为50cm, 露出地面1. 2m,埋入土中0.8m,监测墩顶部预留不锈钢强制归心盘。(7)边坡及平台变形观测点观测使用全站仪(标称精度2mm+2ppmD )进行观测。各边坡及平台观测点的首次(零周期)观测,应适当增加观测量, 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8)宏观地表巡查监测监测方法:宏观地表巡查监测采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进行,范围 应覆盖整个弃土场场区,其监测内容主要分为地表变形监测和地下水 监测两种类型。1)地表变形监测:采用路线法,对整个弃土场场区进行地表巡 查,重点监测各弃土边坡及平台处有无新增裂缝、

7、滑塌、变形等现象。 对变形现象如地表裂缝、边坡变形应设置相对位移简易监测点,并在 监测过程中随时调整增减监测点数量,采用皮尺、钢卷尺对位移量进 行定期量测。2)对场区内出露的泉水点及地下排水系统进行监测,巡查过程 中应密切关注场区内有无新增泉水点,并对拦渣坝底部预埋排水涵管 处出露地下水的情况进行详细监测,监测内容为水质、流量及浑浊情 况等,同时做好监测记录。(9)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1)各周期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观测点进行坐标及高程的 计算。以各观测点的零周期为初始值,以后观测点各周期的坐标高程 值相对于初始值的差,即为变形观测点各周期的水平位移的大小。2)各周期观测成果的处理,应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变 形观测点以各周期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所测变形与内 因、外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 通过在回归方案中逐个引入显著因子,剔除不显著因子,获得最佳回 归方案。3)监测情况反馈及提交资料监测期间应及时将资料整理汇总并上报相关单位,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上报,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下列成果:弃土场变形区观测系统 点位位置图、观测成果点、观测点位移曲线图、观测成果分析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