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高哈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66295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歇尔高哈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米歇尔高哈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米歇尔高哈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米歇尔高哈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米歇尔高哈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米歇尔高哈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歇尔高哈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米歇尔高哈汝当代风景园林建设在法国日益受到大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法国,人们不仅仅关心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建设,而且倍受人们关注的是近年来大量的公共建设 项目所带来的,具有独创性的空间环境景观。从法国人对公共空间建设的关注程 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他们对时代和社会所面临的困难的深思熟虑,以及所提出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1.1米歇尔高哈汝(Michel Corajoud )是一位对法国当代风景 园林影响重大的风景园林设计大师, 1937年出生,毕业于巴黎工艺美术 学院建筑系,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 林学院教授。早在60 70年代就与城规与建筑工作室中的先锋派建筑师合作,致力于彻底改变社会住宅的景观面貌, 并

2、开始研究生态敏感区域的景观规划工作。受同时代的风景园林师雅克西蒙(Jacques Simon)的影响,开始研究生态敏感区域的景观规划工作。他在凡尔赛 风景园林学院执教多年,也是园艺学院转变为风景园林学院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 者之一。作为法国当代风景园林的开创者之一,米歇尔高哈汝对后来的风景园 林师的影响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米歇尔高哈汝对学生们一再强调,作为风景园林师,-定要有雄心壮志。在设计之初,最重要的是找到感觉。为此,要在场址上沿着各个方向来回行走, 从各个角度观察场址,因为每一个场址都含有大量的景观资源。因此J感觉灵敏, 始终保持超越眼前景物的意愿以及面向地平线开敞的空间处理手法,可以认为

3、是 米歇尔高哈汝设计思想上最显著的特征。曾获以“城规与建筑工作室”命名的建筑研究大奖、1985 年与夫人克莱尔 高哈汝共获法国建筑科学院颁发的“附属建筑”银奖、1992 年获法国风景园 林大奖。1.2 设计理念米歇尔高哈汝注重场址中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再生。感觉灵敏,始终保持超 越眼前景物的意愿以及面向空间的地平线开敞的手法,是其设计思想上最显著的 特征。主要设计手法包括:在种植工程中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强调设计作品的延 续性和不断生长变化;将环境中的各种景观要素结合在设计之中 ,并寻求各要素 之间的联系。设计范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上,摆脱原有城市的狭隘形象。高哈汝 始终将重点放在公共空间上,尤其是在

4、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之上。1.2.1 地平线理论米歇尔高哈汝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空间本身,而是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 联系。这就是他所说的“地平线”的概念:每个空间以某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 再以某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这样由近至远,逐渐抵达他所说的地平线。 他所说的地平线,其实就是景观联盟的概念。这就是说景观元素固然重要,但更 重要的还是景观元素所具有的扩散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 同被欣赏,就像与邻里空间签订了某种协约一样。他声称因为空间是一个接一个地相互连接着,这种递变的方式使得这个地 平线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地平线,直到产生真正的地平线。总之,他对融入景 观之中的态度

5、,使他所看到的一切景物都属于一个彼此紧密相连的体系,也正是 这个体系把景观与实体世界区分开来。”他也强调:“没有地平线就没有空间。在形成一处景观的地平线之后,还会 有另外的地平线有待我们去发现。地平线是天与地连接之处,它本身就是一种需 要我们去超越并摆脱自我封闭环境的景观”。1.2.2 场地,场地,还是场地高哈汝说过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就是场地、场地还是场地。高哈汝认 为,作为风景园林师,要具备能预见场地变化的有利条件,要有着与众不同的观 察场地的眼光。要运用其所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解改造空间 的过程。而在相同的空间中,以科学家的眼光并不能介入空间,即使掌握丰富的 信息,却

6、不能观察到空间的改变方式。然而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具备各种知识的 同时,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变化机理的了解。尽管说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是 场地、场地还是场地,但是,当一个人眼光本身并不具备一种预知的能力的话, 那么也就无从知晓如何改变场地了。他也意识到景观是在不断演变的,而他必须融入其中。米歇尔认为场地都具 有某种动力,但有待于设计调整。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进入空间,而是进入一 种演变过程。景观整治存在着彼此对立的两种态度:要么终止原有的景观演变方 式,并以一个新的演变方式,即设计方案去替代它;要么投入原有的景观演变之 中,那么新的场地推动力将充分包含原有的演变动力。1.3 设计作品米歇尔高哈汝

7、的作品包括:格勒诺布尔的新城公园、伊夫琳省圣-冈丹的穆莱帕 -埃兰库尔公园、巴黎东部的苏塞公园、波尔多水镜广场、里昂国际城和里昂日 尔兰公园等。从米歇尔高哈汝的设计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他对法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深入 理解和对传统设计手法的发扬光大伺时也能够体会到他所负有的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以及对风景园林艺术真谛的阐释。1.3.1苏塞公园1979年,巴黎北面的塞纳-圣德尼省 组织了苏塞公园的方案竞赛,要求在城市 边缘的农田上兴建一处面积达200hm的 大型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以植物群 落为主的自然游憩环境。园址地形平坦, 一览无余,已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条高压 电线、水塔、高速公路、铁路线和一个

8、郊 区快速列车站。苏塞公园坐落在城市近郊的法兰西平 原上,周边环境是以大片耕地和水面为主的自然景观。园址上的水系有萨维涅湖以及名为苏塞和卢瓦都的两条小溪。高哈 汝夫妇的设计方案突出的一点是在原用于防洪的蓄水池周边建沼泽景观, 作为苏塞公园主体的种植工程首先从公园边缘开始做起,以便确立公园的边 界,同时避免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公园用地遭到蚕食。从公园建设的经济性和景 观变化的持续性角度出发,米歇尔高哈汝夫妇在公园中种植了 30万棵只有 30cm高的小树苗,并且运用塑料地膜确保小树苗的迅速生长。此外,法国传统 的造林技术也大量地运用在公园的建设中,如多叉路口式的园路、林中空地、树 篱、丛林以及处理采

9、伐迹地的措施等以期形成与周围的树林相类似的林相景观。以车站为起始点,高哈汝夫妇在公园中设计了几组大手笔的景区:有位于山 丘上的树林景观,它与公园边的奥莱苏布瓦公园相接;环绕生态展示区的农业- 园艺景观;在接近住宅区的城市化景观以及萨维涅湖边的水面景观等。高哈汝夫 妇在公园规划布局中对游乐设施作到留有余地,逐渐设置,而不是马上一步设计 到位。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兴趣的变化,对游乐设施会有不同的要求。苏塞公园是高哈汝夫妇为之工作了近20年的作品,表达着他们最基本的设 计理念。这就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尤其是种植工程中充分考虑到时间因素, 强调设计作品的延续性和景观的发展变化;将环境中的各种景观

10、要素综合在设计 之中,包括高速公路、高压电缆、铁路、市政设施和建筑景观等;设计范围一直 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尽可能创造出广袤的空间效果。1.3.2波多尔水镜广场水镜广场建造于2006年,占地3450平方米。因地面铺设了一层薄薄的水层,而有镜面效果,故得名古老的波尔多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在加隆河畔建立 了这座名为“水之镜” 的喷泉。是将爱的 拍摄景点之一。一个很 浅刚没过脚背的大水 池,把城市倒影在里面, 人们可以在上面玩水, 每隔30分钟水会排掉, 然后喷出水雾。这儿是波尔多最美最有爱的景点!水之镜是波尔多一处独特的景 观。古老的波尔多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在加隆河畔建立了这座名为“水之镜”的喷泉

11、。约有3个篮球场大小的平面式喷泉,并不像一般的喷泉般以喷水花式为单 吸引点,而是每15分钟便会按照程序,幻化出不同形态超多变的花式。而同 时,设计师更利用每一次换水退水时的极低水平面,把波尔多的古老景色映入水 面,以借景手法将新旧建筑自然融合。既做成了一个人们可以随意走进嬉水玩乐 的喷水池,也为波尔多现代化的生活提供了一种互动户外的艺术空间。设计精彩之处在于没有使用园林中常用的要素植物。高哈汝接到设计任务后, 带着他的团队对4km长的河岸进行了严谨的分析。他讲道:“我曾非常困惑, 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最后 还是景观本身给了我改造它的 灵感。有一天,我和同事们在 河岸对面水上餐厅进餐,我忽 然发现河水映衬着对面河岸上 的教堂和古典建筑(河岸约 25m高的古典建筑墙面风格各异而协调,为河岸景观营造了独特的背景),这是 波尔多的特色,我们不能用树木把它们遮挡起来,我们要使这些建筑、河流和景 观带与人融为一体。因此,河水的倒影给了我创造“水镜”的灵感,我想让以老 金融中心为核心的建筑背景从视觉上充分显现出来,我加宽了金融中心前的广场, 并设计建造了水镜。”正时因 为高哈汝把握了场地,才设计 出来波尔多最有吸引力的天然 浴场和游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