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66242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第二轮复习重点(一)、政治清明与政权腐败(1)、中国古代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腐败。如秦朝)(2)、中国古代王朝灭亡的周期率 (王朝在建立之初,统治者注意前朝灭亡的教训,政治比较清明,君臣相对廉洁。王朝中期,官场变得昏暗,腐败层出不穷。王朝末期,政治极其腐败,如唐朝、清朝。)(3)、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的共同点与启示 (共同点:政治清明、重用有才能的人、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 启示:廉洁则政兴,腐败则政息。)(4)、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 (政治腐败,失去人心。)(5)、中国共产党能找到根除腐败问题的方法 党的性质(三个代表,没有特殊利益),

2、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党坚持反腐败,人民的支持。(二)、中国梦(1)、中国梦的含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语)(2)、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党和全国各民族的力量)。(3)、“天朝梦”碎与“中国梦”起 (政治腐败、闭关锁国、鸦片战争)(4)、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真正

3、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1840年1949年:(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北伐、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1978年: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78年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美国梦 (自由与民主地位的巩固、不论家世和背景,只要有本事就有机会成就自身的理想事业,如平民出身的林肯当选总统,外来的基辛格获得罗贝尔奖,后任国务卿。)(三)、海洋、海权、海洋强国(1)、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但并不轻视发展海外贸易。

4、以宋代为列加以说明 (宋代海上贸易发达,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2)、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比较 (相同点: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同点:1、时间:郑和:1405年开始 新航路:1492年开始 2、目的:郑和:宣扬国威、加强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新航路:寻找黄金,发展贸易,获取商业利益。 3、影响:郑和:增进了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新航路: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殖民扩张。)(3)、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清代走向衰落,闭关锁关政策所致。(4)、近代中国来自海上的三

5、次危机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5)、新中国伊始,注重海防 (1949年组建人民海军)(6)、“控制大海就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举例说明 (西班牙、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并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四)、金砖国家与多极化(1)、指出金砖国家中的文明古国 (中国 印度)(2)、金砖国家中的南非、印度、中国、巴西等国的共同点(历史上都曾经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今天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3)、金砖国家与三国同盟的区别 (三国同盟是军事集团; 金砖国家是新兴经济体合作机制、经济合作组织 不是大国集团 不是政治集团)(4)

6、、金砖国家走到一起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互利共赢。)(5)、金砖国家组成的意义 (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提升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推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沟通。)(五)、城镇化(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城镇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2)、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城镇化水平十分落后的原因 (遭受西

7、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落后;战乱;军阀割据。)(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历程 (1、19491958年,稳步发展 2、19581978年,徘徊,停滞 3、1978年以后,快速发展。)(4)、城镇化所产生的问题 (生态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均衡发展问题。)(5)、对城镇化的认识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六)、美国发展历程与中美关系(1)、美国发展历程、17751783年,独立战争爆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1865年,南北战争

8、,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如爱迪生、莱特兄弟的发明。、19191922年,先后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九国公约等确立战后远东太平洋秩序(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重要力量。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并加入联合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

9、持续发展,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并展开与苏联争霸。、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化世界,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美国发展的启示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科技,培养人才;大力发展高科技;实行民主的政治体制。)(3)、18401949年中美关系 (特征:近代中美关系中,中国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美国处于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地位;中美关系是一种不平等不正常的国际关系;共同反

10、对法西斯。 史实: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与英法等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19211922年,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政策; 19371945年,扶蒋联共抗日,1942年,中、美、苏、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19451949年,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技术落后,国力弱,遭受多国侵略,主权不独立;美国是出于上身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两国国力相差悬殊,是中国在近代中美

11、关系中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4)、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9491971年:隔绝与对峙 美国在二战后推行全球称霸战略,拒不承认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9711979年,:打破坚冰,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1989年: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全面发展。 1989至今,在曲折中前进。 美国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美国在台湾、西藏、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的态度是中美关系遭到重大挫折;1999年,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公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美国在我国沿海及专属经济区上空域撞毁我国军用飞机。)(5)、未来中美关系展望 (合作与竞争、协调与

12、对抗将是未来中美关系中的常态,短期内,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从中长期来看,两国关系的发展则取决于中国能否持续增强综合国力以及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七)、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1)、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特点:友好交流为主 史实:遣唐使 先后13次。630838年,894年停派遣唐使。 鉴真东渡 753年到达日本,前五次失败,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而双目失明。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 ,学习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标志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日本发展历程 (、遣唐使与大化改新,全方位学习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与明治维新,全

13、方位学习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迅速增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二战后,全方位学习美国,发展经济,发展科技,1987年日本成为第二号经济强国。)(3)、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钓鱼岛上一系列行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成果的公然否定和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严重挑战。(事实说明,清朝疆域。)(4)、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中日关系特点 (中日关系起伏不定,曲折多变;中日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但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协调;两国交往增加,但信任感下降。)(八)、“老路”与“邪路” (1)、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重大事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

14、871年,巴黎公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9891991年,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封闭僵化的老路”、“改革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情决定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封闭僵化的老路:制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易帜的邪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旗帜,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照搬一些西方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发展 (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989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2002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