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65624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五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练习NO.5 一、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并释义。 1、焉 (1)且焉置土石()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忽啼求之,父异焉() (4)不复出焉()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 (1)虽千里弗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然 (1)父利其然也() (2)谓为信然。()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4)然足下卜之鬼乎() (5)然志犹未已。() (6)杂然相许() (7)有地隐然而高。() (8)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2、10)吴广以为然() (11)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12)然则北通巫峡() 4、乃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乃重修岳阳楼。()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于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3)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4)贫者语于富者曰()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受制于人() (8)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

3、死。()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为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梅花为寒气所勒() (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而为之。()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4、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必先苦其心志()不耻下问()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以动心忍性() 2、以光先帝遗德()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肉食者鄙()神弗福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 醒能述以文者()蔚然而深秀者() 4、稍稍宾客其父()不能称前时之闻() 会宾客大宴()妇抚儿乳()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群响毕绝()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孰为汝多知乎() 6、猛浪若奔()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好鸟相鸣()援疑质理() 7、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且欲与常马等

5、不可得() 8、安求其能千里也()其岸势犬牙差互()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10、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四、文段阅读。 (一)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6、,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宴酣之乐无冻馁之患 2、甲文与乙文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甲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乙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3、从甲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亲贤臣,远小人。 B然则何时而乐耶山水之乐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宴酣之乐 D或异二者之为往来而不绝者 5、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乙文以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6、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我的理解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