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65307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作者:喻 双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 04期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山水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 了不解之缘。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1。 继魏晋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唐代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之后,晚 明时代山水小品文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日益衰落,商品 经济的发展以及反理学、抒个性的王学思潮的风靡,为山水小品文的极盛一时提供了丰沃的土 壤。面对动

2、荡社会,文人多寄情于山水,借山水以观自我,借山水以悦己。公安派“三袁”、竟 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以及张岱、祈彪佳、王思任、刘侗等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作品,风格各 异、蔚为壮观,而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袁宏道和张岱。张岱被称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现存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 集子,其中包括不少的山水名篇佳作,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白洋潮、 明圣二湖等。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一方面承袭了晚明山水小品文抒写性灵、娱世悦己的共同 特征,另一方面又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领悟展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和情趣内涵,达到了 一个通常山水游记难以企及的境界。以下就以西湖七月半为例,从内容、审美取向、艺术 风格三方面对

3、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剖析一二。、山水内容的拓展与个性化西湖七月半这篇山水游记主要记述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西湖昔日 的繁华与风情。但文章描写的重点不在西湖湖光山色的美丽,而在赏景之人游人,正如作 者开篇所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文章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名为看 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显贵、“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 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和“看 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五类人不同的看月情态,并展现了杭人游 湖“人声鼓吹”、热闹而俗与“吾辈(文人雅士) ”游湖清净而雅的不同情景和场面。通过这些情 态和场面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俗民风。文章既是一幅风景画,又是一幅风俗画。这 和古典的山水游记以及单纯的景物描写是大为不同的。作者在山水的内容与题材上作出了新的 尝试和拓展,将世风民习纳入到山水的范围,作为观察体悟的重要对象,作者不仅仅从自然山 水本身来获取诗情,而且颇有兴致地观察各类“俗人”的“俗态”,在市民的游览热潮中获取新鲜 的审美感受。与魏晋山水之隐逸、唐宋山水之禅意相比,张岱笔下的山水明显流露出一种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