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防治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51570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乙型脑炎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型脑炎防治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型脑炎防治方案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 共患疾病,在人或动物间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而且部分人留 有严重后遗症、终生致残,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病原学特征:乙脑病原体是黄病毒科的一种嗜神经病毒,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40nm, 乙脑病毒对不耐热,56C30分钟,100C2分钟或37C48小时均可灭活,病毒对 酸、脂溶剂敏感,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强。乙脑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该病 毒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敏感,用5%碳酸溶液或5%来苏尔与病毒接触1分钟即可灭 活。二、流行病学: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除青海、

2、新疆、西藏外,全国 各地均有流行。自然界中许多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乙脑病毒,成为本 病的传染源。猪由于其高的感染率、较长的病毒血症期、较高的血内病毒滴度成 为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而人感染后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本病主要由蚊虫叮 咬、吸血而传播。主要传播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其次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等。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隐性受染相当普遍。流行地区人群往往多次隐性感染而产 生持久的免疫力,故发病多为无免疫力的儿童。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再次发 病者极少见。我国乙脑主要发生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病例的90%)。本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已流行过的地区,发病主要在10岁以下儿童,36岁

3、儿 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广泛接受预防接种,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有上 升趋势。三、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乙脑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数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表现为隐 性感染。部分人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只有少数人因感染较重 而发生脑炎。乙脑临床的基本症候群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肌紧 张及各种病理反射,部分病人可表现惊厥、昏迷、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等。典型 病例可有以下病程经过。1、初热期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C。头痛为此期的主要表现,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等。持续约34天。2、极期 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为:(1)高热:

4、多数在3940C以上。 热度愈高,持续时间愈长则病情愈重。(2)意识障碍: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从嗜 睡至深度昏迷不等。(3)惊厥或抽搐:是病情较重的表现,特别是小儿重症病人 多见。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者,一般预后不良。(4)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颅内高压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 性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变慢等。婴幼儿仅有前囟隆起。(5)呼吸衰竭:为本病 最严重的表现,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深度昏迷的病人。其中以中枢 性呼吸衰竭为主。(6)循环衰竭:仅少数病人可出现循环衰竭。3、恢复期 在此期病人体温25天内降至正常,神志逐渐清醒,一般2周 左右康复

5、。(二)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在乙脑流行地区、乙脑流行季节(多在7、8、9三个月),出现 发热、头痛、恶心、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确诊病例:1、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2、高热昏迷、肢体痉挛瘫痪、脑膜刺激征及大脑锥体束受损(肌张力增高、 巴彬斯基征阳性)。3、高热、昏迷、抽搐、狂躁进而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4、从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5、脑脊液或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6、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 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和2或1 + 2 + 3并除外细菌性脑膜脑炎。实验确诊

6、疑似病例加4或5或6。四、疫情处理及控制措施(一)疫情处理1、个案调查:应在临床收治的医院对乙脑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 查表(见附件一),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检验结果、流行病学史及 接种乙脑疫苗的情况进行确诊。2、特异性检验:采集血清或脑脊液标本,于24小时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 经特异性乙脑病毒核酸扩增或乙脑病毒抗体检查,对疫情进行最终核实。3、疫源地调查:在病人发病前的居住地进行。疫源地的情况,包括病人居 住的环境、防蚊措施、居室周围的积水面积、蚊虫的多少、家中饲养牲畜情况。 根据蚊虫的飞行距离不超过1000米,确定疫源地的范围。(二)防控措施:1、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

7、卫生运动,要特别注意搞好外来人口集 居地、建筑工地民工居住地、农村人口居住地环境卫生工作,切断乙脑传播途径。 尽快在疫源地内采取灭蚊、防蚊措施,以降低蚊密度,减少感染机会,防止疫情 扩散。灭蚊、防蚊措施包括填平周围坑洼,及时清除粪便污水,管理好水源,消 除蚊虫孳生地,扑打、烟熏或药杀室内成蚊,以降低蚊密度,减少感染机会,防 止疫情扩散。2、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3、做好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工作,对当年应注射疫苗但漏种的儿童补种乙 脑疫苗。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 式,开展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防护改变 室外露宿的习惯,合理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叮咬,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蚊子孳生地。5、开展健康人群抗体监测和猪乙脑自然感染率监测工作。赶场中心卫生院 公卫科二 0 一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