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6490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1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生物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

2、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1 作为专业 目 前,一些部属和省属师范院校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数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下面有包含有“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化学等教学论等三级学科)”。 作为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师范院校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目 前,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黄埔全教授编著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是一些师范院校使用的教材。 编辑本段课程教学 多年来,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致使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区别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尽管人们

3、在界定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时,似乎已显示出二者之间较为明晰的界限。如奥利瓦认为:“课程是方案、计划、内容和学习经验,教学是方法、教授活动、实施和描述。”麦克唐纳德把课程看作是活动计划,而把教学看做是计划的运用。这些界定都力图把课程和教学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子系统或亚维度,但这种表面化的概念限定并没有使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得以厘清,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学科领地之争也还将延续下去。 奥利瓦总结的四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模式。 二元论模式 在二元论模式中,课程位于一边,而教学则位于另一边,二者从不相遇,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课程计划中所阐述的课堂中应该进行什么没有什么关系

4、,课程设计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互不理睬,对课程的探讨与课堂中实际传授的内容相脱节。在这种模式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变化没有什么互相影响。 连锁模式 在这一模式的每一种形式中,教学和课程的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无论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暗含着同样的关系。这一模式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实体相结合的关系,如果把一个同另一个分离开来,对两者都会构成严重的损害。 同中心模式 在同中心模式中,相互依赖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这一模式中,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系统,一个被视为另一个的亚系统,A、B的变化表达了当一个实体占据主导位置时,另一个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同中心模式A使教学变成了课程的一个亚系统;同中心模式B则把

5、课程纳入教学的一个亚系统。这一模式反映出了一种清晰的等级关系,在模式A中课程占优势,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从属于课程;在模式B中,教学占优势,课程则从属于教学。 循环模式 在循环模式中,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这一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止境的。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影响下一轮课程决策的制定,继而又影响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用图表为两个独立实体,但又不被看成是独立实体,而是一个圆体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循环往复,以促使两个实体的不断适应与改进。 课程与教

6、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基础。2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其实,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世纪末,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对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 第一节课程概论 第二节教学概论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

7、础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 第一节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现代课程与教学主要流派 第一节经验自然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三节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 第五章后现代课程与教学思想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念 第二节后现代课程思想 第三节后现代教学思想 第六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目标 第二节教学目标 第三节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资源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利用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开发 第八章课程研制

8、与教学设计和策略 第一节课程研制的模式 第二节课程设计和课程组织 第三节教学设计 第四节教学策略 第九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和原则 第一节 课程实施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十章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和方法 第一节课程模式 第二节教学模式 第三节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师备课上课方法 第十一章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 第一节网络课程 第二节网络教学概述 第三节网络教学资源 第四节网络教学环境 第五节网络教学设计 第六节网络教学模式 第十二章潜在课程与教学环境 第一节潜在课程概述 第二节教学环境概述 第三节潜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

9、评价对象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 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评价实施 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研究 第一节课程教研活动 第二节课题研究活动 第十五章新课程实施与教学革新 第一节中国新课程实施 第二节中国教学革新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40101004 。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ies (三)授课对象:教育学专业本科生。 (四)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五)建议学时: 54 学时。 (六)学分: 3 学分 。 (七)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基本构成,也是核心构成。因此,课程与

10、教学论与教育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以教育基本原理为价值观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般教育价值观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和升华,因此,课程与教学论反过来又会丰富和发展一般教育价值观;课程与教学论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科学基础,但课程与教学论又不局限于心理学的既有研究成果,而是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创造性应用,从而在多学科基础的角度研究和审视课程与教学论,可以形成对课程与教学论的独特理解,并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此外,课程与教学论还与哲学、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统计学等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吸收

11、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科目,安排在期末闭卷考试。学期中最少应有一次书面作业,应结合学生平时上课情况以及参观、见习、讨论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 40% ,期末考试占 60% 。 二、课程的性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以阐述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是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管理和心理学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我校教师

12、教育公共选修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详细介绍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课程与教学理论基础及主要流派,阐述了课程研制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描述了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获取课程研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更新课程与教学的理念,提升学生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方法,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加深理解现实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养成注重研究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逐步形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13、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 3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不同观点。 3、使学生知道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基本情况。 4、使学生懂得相关理论是如何影响课程与教学论的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概论 1、 课程的涵义 2、 课程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学概论 1、教学的涵义 2、 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 小课程观与小教学观 ” :课程与教学分离 2、“ 大教学观 ” :教学包含课程 3、“ 大课程观 ” :课程包含教学 4、“ 整合观 ” :课程与教学论 (四) 课程与教学

14、理论基础 1、 教育学基础 2、 心理学基础 3、 社会学基础 4、 哲学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简要回答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试述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几种不同的观点。 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为什么要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方式 本章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3 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历史上课程改革情况 2、了解国内外历史上教学改革的情况 3、初步养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意识和态度 教学基本内容 (一)课程的发展历程 1、 我国课程沿革 2、 西方课程沿革 (二)教学的发展历程 1、 我国教学改革 2、 西方教学改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近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概况 2、难点:近现代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思考与讨论 课程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古代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