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64885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记叙文阅读办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1、叙述方式:记叙、描写、表明、议论、抒情。2、描写办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3、表现手法:象征、比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烘托正衬、反衬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比照、借代、反语5、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办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

2、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办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背面又叫间接11、表达方式:概括表达、细节描写1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插叙的一种。1 顺叙按事情开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分明、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充、烘托作用,丰盛形象,突出中心。插叙作用三种:作用: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与形成比照,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13、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

3、他、她、它)。 14、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开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15、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3)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找文中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作用:是贯通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晰。16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17、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A、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外表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B、一语双关。作用:A:作为线索,贯通全文

4、,推动情节开展,使文章结构严谨。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18、开头句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使用倒叙手法B: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开展埋下伏笔。运用景物描写C:开篇点题D:总领下文19、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20、结尾作用:A:有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C:呼应开头首尾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21、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四种办法A摘文中词语;

5、B看具体描写;C看所写事件;D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22、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23、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24、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跃地表现了它的特点。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

6、考反问句:强调,加强语气等;比照句: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句:强调了加强语气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25、写作手法:比照,烘托,呼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比照:通过与什么比照,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烘托:用烘托,鲜明地突出了它的形象。呼应:相似性呼应;比照性呼应;因果性呼应。26、语言格调: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C风趣诙谐,富有趣味;D语言犀利,挖苦性强;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27、环境描写作用:A:渲染氛围:烘托的心情B:为下文情节的开展做铺

7、垫C:烘托人物的性格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开展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28、重点词语的品析:A: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假设用,按赏析题答复。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B:某词是否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叙述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到达这一效果。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分别说出什么角度什么内容。29、重点词的深刻含义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假设是比喻句,写出本体。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

8、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30补充类试题: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呼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C: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补充人物话语称说、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合乎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表达的立场31、原因类题型要注意结合语境(高低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32、写作特点:A:写作办法 B构思技巧C语言特点D描写人物办法E:结构33、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34、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35、一句话中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