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647718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2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目前我院理疗科面积_平米,分为理疗室、针灸室、高频治疗室及推拿室及推拿室,根据“标准”,以上科室将重整分设为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以及康复评定室。规划如下:一、医务队伍组成作为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应该至少具有_名副高以上任职资格的医,_名初级以上资格的康复医师,_名康复护士名,和_名受过培训的康复治疗师,其中康复治疗师又分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师等人员,分别治疗相应的功能障碍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程序,一般是先由康复医师诊断患者病种及其功能障碍的程度类型病种,然后下达治疗处方处方给康复治疗师给康复治疗师给康复治疗

2、师,_带领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对患者共同实施完成康复治疗的过程,此为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模式。二、设备配置我院现有康复治疗设备:中频电疗仪、高频电疗仪、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针治疗仪、颈椎牵引机。但是现有设备却还远不能满足康复医疗及建科的需要,根据“标准标”及我院医疗需要。建立康复医学科仍需配置的设备有:1、物理治疗室:运动治疗。训练用软垫,肋木,姿式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训练用棍和球,轮椅,砂袋和哑铃,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电动起立床,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平衡训练设备等。其它物理治疗。低频脉冲电

3、疗机,磁疗机,超声波治,蜡疗设备,紫外线治疗机,冷疗设备、腰椎牵引设备、,气压循环治疗仪。2、作业治疗室: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备等。例如: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训练用球类,拼板拼板拼板拼板,积木,橡皮泥,木工金工用基本工具,编织用具等。3、言语治疗室: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例如录音机、言语治疗机,吞咽障碍治疗仪,言语测评和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语言交流用字画板等。4、传统康复治疗室:针灸用具,电针治疗仪,火罐,人体经络穴位示意用品、模具,按摩用润滑液、中医润滑液等中医康复设备。5、康复评定室:肌力

4、计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例如肌力计,关节功能评定装置,其它常用功能测评设备。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测评设备,肌电图及其它常用电诊断设备(功能测评设备可与其它临床科室共用)。6、信息化设备。至少配备_台能够上网的电脑。三、确定收治病种1、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等);颅脑、脊髓损伤;脑肿瘤术后;各种缺氧性脑病(包括植物状态);各种脑炎、脑病后;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颈腰椎病;周围神经损伤;格林格林格林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肌病等肌病等肌病等肌病等。中枢性面瘫以及周围性面瘫、小儿脑瘫引起的智力及体格发育迟缓2、痛证:颈椎病、腰椎间突出症、颈腰

5、椎骨质增生、急性腰扭伤、急性踝关节扭伤、急慢性软_损伤、慢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四肢风湿关节痛、类风湿关节痛、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头痛、三叉神经痛、膝关节退行病变3、运动功能障碍:各种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及骨科手术后或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4、头痛、头晕、失眠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的系统康复治疗。5、其他功能障碍:瘫痪。偏瘫、截瘫、脑瘫、周围性瘫痪。言语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广泛智能损伤性言语障碍。感觉障碍:各种深、浅感觉障碍。摄食吞咽障碍。失认症。体像障碍(单侧忽略、左右分辨困难、手指失认、躯体失认、疾病失认等);空间关系紊乱;失认(颜色失认、颜面失

6、认、触觉失认等)。失用症。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结构性失用、穿衣失用、步行失用)。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思维障碍。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协调、平衡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总之,康复医学科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医院的许多部门,只要医院领导及上级部门重视、措施到位,一个适应形势发展的现代化的康复医学科就一定能建成,并能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康复医学科医疗核心制度范本(二)一、目的:建立康复医学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采用pdca循环原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并_实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得到优质、合理、高效的康复服务。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的设立及职责。设立医疗

7、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科主任为组长,是康复医学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策人和领导人,决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持续改进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设以下管理小组:临床诊疗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病案管理小组、合理用药小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小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小组的设立及职责如下:1.临床诊疗组(1)小组职责。完成本诊疗小组的医疗工作。认真负责地评估本组每一例病员的病情及疗效;查看各种辅助检查的结果并分析;查看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妥当。完成每日查房。完成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诊疗组长亲自参加、指导高难度的诊疗技术操作。

8、对本组疑难或危重病例、特殊病例及死亡病例及时报告科主任,提出会诊申请或_科内讨论,安排人员做好记录。做好医患沟通,发现医疗缺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立即报告科主任,并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完成病历的质量控制。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病历书写,及时审签,按时归档,确保甲级病历达_%,杜绝乙、丙级病历。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及书写规范,确保处方合格率达_%。积极参加院内_的各种业务学习,按时参加“三基”及实践技能考核,确保合格率达_%以上;诊疗组内的上级医师做好对下级医师的“帮、带、教”工作,不断提高本诊疗小组的医疗技术水平;制定小组的业务学习计划、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的专题讲座。(2)

9、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康复医师,负责完成相关工作。2.医院感染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考核本科各类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召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活动,_落实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副组长。选取一名医生担任副组长,在科主任指导下,_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负责培训、考核全科各类工

10、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记录相关资料。小组成员。选取医师组、护理组部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与组长、副组长共同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协助副组长培训、考核全科各类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参与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小组成员中还包括院感监控医生和院感监控护士,负责履行主管部门对其制定的职责。3.病案质量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病案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科室病案质量监控管理流程和方案,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病历检查,针对从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的病案质量。(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每月主持

11、召开科室病案质量管理活动,_落实科室病案质量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副组长。选取一名高年资医生、护士长担任副组长,高年资医生负责科室医生书写的电子病历、纸质病历的病案质量管理,护士长负责护理病案质量的管理。小组成员。设立医生组其他人员和一名护理组高年资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参与病案质量管理活动。各医疗组上级医生负责检查、修改下级医生病历,对本组出院病历进行质控。在医生组中再选取一名医生担任科室病历质控员,负责自查科室所有环节病历、终末病历,针对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问题通知责任医生及时整改,记录相关资料,每月对病案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为小组的病案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依据。4.抗菌药物

12、临床应用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开展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负责制定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每月主持召开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活动,_落实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副组长。选取一名医生担任副组长,负责培训、考核科室医生抗菌药物应用相关知识,自查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相关资料,针对科室自查及医院主管部门反馈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小组成员。设立医生组

13、其他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活动;各医疗组上级医生负责检查本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5.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监督、自查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并对科室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总结、分析,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的改进措施,促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持续改进。(2)小组人员设立及职责:组长。组长为科主任,负责主持召开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活动,_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副组长。选取医师组、治疗师组、护理组各一名人员担任副组长。担任副组长的医师组人员负责监督医师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登记;担任副组长的治疗师组

14、人员负责治疗师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登记;担任副组长的护理组人员负责护理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登记;小组成员。选取医师组、治疗师组、护理组部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协助副组长监督各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和登记并参与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活动。6.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1)小组职责:负责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安全。(2)小组人员设立和职责:组长。组长为护士长,在护理部及科主任领导下,负责_落实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及相关任务。成员。选取护理组部分人员担任成员。负责协助组长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记录相关资料。三、医疗质量与安

15、全管理的方法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计划(plan),d即实施(do),c即检查(check),a即改进(action)。p-计划:在医院领导下,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确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及目标。d-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按计划要求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c-检查。根据计划对监测项目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发现缺陷、提出改进措施、重新设计流程,纳入新的内容,并试执行。a-改进。根据检查结果,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缺陷程度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并对遗留的问题转下一循环解决。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测项目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案质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住院超过_天患者管理、传染病报告、输血管理、康复治疗有效率、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技术差错率、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五、康复医学科保障医疗安全十大原则1.严格掌握入院指征不属于康复医学科诊治对象门诊患者,特别是恶病质患者不能收入住院,应介绍到相关科室。诊断依据不足者,不能草率诊断,应待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再下诊断。2.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时护士应向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