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646112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原因检测管理制度 1目标依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352号令2021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职员健康,促进本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合用于本企业职业卫生安全和职业病管理。本制度所称职业病,是指在本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而引发的疾病。3职责和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境保护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实施。相关部门:企业各部门。日常工作中落实实施本制度。4内容和要求企业以安全环境保护部、行政办公室为基础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配置兼职管理人员

2、。组长:郭前玉副组长:汪农君、于江涛组员:仲民、翟泉林、房瑞刚、陈令堂、唐跃武、于雪艳、刘彦军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职员职业健康档案,并对从事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职员发放职业病危害通知,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好职业卫生的预防和防护工作。每位新进厂职员必需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无职业病史健康证实。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员,应由安全环境保护部负责定时进行健康检验,并建立健全职员健康监护台帐。对从事接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应加强预防方法。对已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进行主动诊疗。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刻采取应急方法,并立即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并主动帮助调查处理。

3、生产作业场所利用优秀技术或采取有效治理方法,改进劳动条件,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括有害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项目应该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并按要求做到“三同时”,包括有害作业项目应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汇报和进行职业卫生审查验收。包括有害作业场所必需符合:作业场所和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和其它作业场隔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忽然泄漏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包括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区域警示线,配置有效的应急防范设备的救护、抢险用具,并设置通讯报警装置。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

4、离通道和必须的泄险区。根据劳动防护用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立即足额落实职员劳动防护用具的发放,并督促职员合理正确的使用,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常常性维修、检修,定时检测,确保正常使用。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置现场抢救用具。按国家相关要求对作业场所定时进行职业病危害原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立即向职员公布。需对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应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制订职业中毒防护方法,确保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员安排职业性健康检验,并将体检结果通知职员。包括危害作业的人员,离开企业时,企业应将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无偿提供给职员。对职业病患者、观察对象、职业禁忌症按要求复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制订事故应抢救援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改变立即进行修订,定时组织演练,事故应抢救援预案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立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