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 阅读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6437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校 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母校 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母校 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校 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校 阅读答案 母 校 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碴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翻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家伙,那个大啊!那个高啊!那个美啊!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则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父亲似乎不快乐,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

2、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决地说,想!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

3、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达到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出一串长音。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放射出万丈光辉。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儿子当然看见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

4、。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称心足了!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母校,那家伙!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儿子什么都搞分明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基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则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分明,儿子分明得眼睛里蓄满了泪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节 13以下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

5、头写父亲语无伦次地说起母校,夸张的动作,一连串的表演这个情节,可以激起儿子的好奇其心,并为下文情节开展做铺垫。B小说主要采用比照的写法,意在突出城乡的差异,使儿子产生进城学习的欲望。C、儿子如愿以偿考取了父亲的母校后,马上得知父亲并没有什么母校。但并没有揭穿父亲的谎话。D结合全文来看,这篇小说贯通全文的线索是母校,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E父亲的谎话虽然成就了孩子,但这一做法不值得肯定,以后孩子将很难信任父亲了。14最后一段,儿子当然分明,儿子分明得眼睛里蓄满了泪花。,儿子面对父亲的谎话,为什么眼睛里蓄满了泪花呢。4分15,文中塑造父亲形象用了哪些写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父亲的印象和看法。6分参考

6、答案13、A、D5分B、意在突出城乡的差异,过度解读;C、马上得知错误;E、但这一做法不值得肯定,以后孩子将很难信任父亲了错误14、【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懂得其中蕴含的主要情感。因为儿子明白父亲善意的谎话,用心良苦,被父亲的对他深深的爱而感动流泪。对父亲心存感谢之情,因为父亲的谎话,才引起他的好奇心,充斥幻想,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城里人。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4分15、【命题意图】检测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办法的掌握情况,考查结合文本分析探究的能力。6分答:问题一2分:文中塑造父亲形象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问题二4分:疼爱儿子,能为儿子将来打算。父亲为了儿子的明天,编出了一个谎话,目的是鼓励儿子能读书上进,考上大学,成为城里人。懂得教育办法,父亲并没有直接对儿子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一个谎话,引起儿子的好奇,并努力去争取。勤劳质朴,父亲终日劳作着,入冬前还在准备柴草。不善言辞,语无伦次,借助动作神态骗儿子,从而让儿子信以为真。一点2分,答对两点,并能结合文本分析得4分,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