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64075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 所 在 系: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应用心理学(师范) 学 号: 10260110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 5 月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学生姓名学 号10260110专 业应用心理学(师范)班 级1班指导教师职 称副教授起止时间2013年 12月 至 2014 年 5月一、 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你要界定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崭新的概念,并提出构建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设想。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态现状;说明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建构的必要性;为解

2、决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你需要在衡阳师范学院发放大学生道德生态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引出大学生道德生态,由此说明要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就得从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概念出发,注重周围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并提出构建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设想,为改善大学生的心态,提高其公民素质采取正确有效的策略。研究内容:1、大学生道德生态的概念;2、大学生道德生态现状; 3、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建构设想; 4、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建构的实现途径。二、论文进度安排2013年12月2014月1月,确定论文的大致方向和相关资料的搜集;2014年2月,完成开

3、题报告,论文提纲;2014年3月,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2014年4月,论文修改;2014年5月,完成论文,准备论文答辩。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1吴成钢,党益群.对建立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17:47-50.2韩建磊,孙传浩.大学生道德生态与高校德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3, 4:40-44.3李洪华,张朝晖.论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之意义与实现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80-82.4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5韩照祥,朱惠娟,李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生培养过程的预警机制J.高教高职研究,2011,18:208-209.

4、6丁楠,眭国荣,薛荣生.大学生预警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高教高职,2008:182-184. 7陈敬良,李川,谢晖.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系统与预警机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10-13.8彭进清.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 13(1):98-100.9刘传雷,赵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3:191.10郭事军.德育生态:学校德育价值的新取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4).11张国强,江河,田向阳.建立高校学生预警教育机制的现实意义及实施途径J.河北职业技术学

5、院学报,2007,7(3):23- 25.12 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高校,2007,5:136-13913陈贵玲.当前我国道德生态及道德资源涵养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 14 罗新阳.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2005(04).15 刘运喜.简论道德生态与德育生态之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09,(5)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 1 月 6日 教研室意见:负责人签名: 2014年 1月 7 日 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 2014年 1 月 7日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大学生道德生态及其预警机制研究学生姓名雷蕾学 号1

6、0260110专 业应用心理学(师范)班 级1班指导教师唐芳贵职 称副教授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 (1)了解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态现状; (2)说明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3)为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1)界定大学生道德生态这一概念。即以一种哲学的态度看待大学生的道德,大学生的道德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在内是道德的知、行、意;在外是说大学生的道德还受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的影响,应全面关注。(2)为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德育工作者在了解道德生态的情况下,能够更有

7、效地开展活动,由内而外地纠正歪曲的道德观,改善大学生的心态,提高其公民素质。实践意义:(1)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及时准确地判断大学生群体道德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就可以在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以前采取措施,使某些道德生态指标远离警戒线,进而缓解或消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诉求,对大学生可能面临的道德危机及因此所导致的社会病态运转状况做出预报警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前瞻性。(3)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生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外研究20世纪初,生态论之所以发展成为一门

8、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是由于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人们不得不面对大自然对人类无节制消耗环境以谋取短暂利益所带来的惩罚。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反省这种短浅的掠夺自然的方式,由此兴起了生态主义思潮。其后,研究者们通过对生态论的思考,从而在方法论上得到了突破。1966年,美国教育学者阿什比首次用生态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并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论”的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首先提出“教育生态论”。在1977年英国学者埃格尔斯顿的学校生态论的文章中研究了教育的资源分布。费恩、坦纳、沙利文等学者则探讨了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在公立学校的生态论、未来

9、:人类生态论与教育皆有体现,由此看来70年代无疑是国外教育生态研究的兴旺时期。在接下来的两个年代里,国外对于教育生态论的研究更加宽阔和深入了。1987年莱西和威廉斯合编的教育、生态论与发展把教育放在当代为世人注目的环境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此外华盛顿大学的古德莱德,鲍尔斯都对教育生态论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还有一些单篇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更为具体得阐述了与生态论研究有关的问题,像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区互动问题,师生关系等问题。综上,国外对于道德生态的问题没有全面具体的论述,更多的侧重于生态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而道德教育是在其中的一个部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与研究。 2、国内研究我国

10、对于道德教育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的,并有一套系统的道德教育,被称作“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在中国自古代就高度重视道德教育,早在礼记学记上就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首先应从教育抓起,强调了道德教育对政府统治的重要性。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则表现了道德教育对个人的重要。在礼记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所谓修身,指的也就是自身道德问题,因而道德教育必须从修身开始,只有达到身心的和谐,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且古人还提供了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说文解字把“教”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这说明道

11、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的感化,无目的的灌输是没有用的,应该树立一个与之相类似的榜样,自己更是应以此为责,才能够去教导他人。由此强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强调了作为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的领导人的道德示范作用。又如论语颜渊中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也是这个意思,领导者更要有一个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带领别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又如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说法。实践也证明,“上行则下效”,“上有克让之风,下有不争之俗”,“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大臣不

12、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都是要求身在高位的权贵者更应该有良好的品行。推论到当今,就是在强调名人效应,舆论对道德教育的作用。此外儒学道德教育中树立了道德教育的明确目标,像“仁”“义”“礼”“智”“信”就十分的精辟。并把道德教育视为一个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构成的完整体系,这与我们的道德生态的外部联系是相通的。尽管对于大学生道德生态的研究,目前所看到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如韩建磊,孙传浩的大学生道德生态与高校德育吴成钢,党益群的对建立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思考,刘运喜的简论道德生态与德育生态之关系。但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有关道德教育的观点又都是与道德生态相一致的。因而,现

13、代的人们是能够更好地接受道德生态这一概念的。相对而言,国内关于学业预警机制,心理预警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都有了一定研究,然而对于建立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还只是一个设想,并未成熟。现今社会对于“扶不扶”等问题都有不同看法和态度,由此道德素质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变得极其迫切。本研究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道德生态问题,希望能够为有效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一)主要研究内容1、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道德生态现状的调查,提出建立一个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重要性。2、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4、大学生道德生态现状; 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建构设想; 大学生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建构的实现途径。 (二) 创新之处:纵观国内外研究,针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都很多,但是提出通过建构预警机制来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却不多。而本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当前大学生道德状态下要建立预警机制以防范大学生道德素养的下滑。本研究在选题上是非常新颖的。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提纲(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抽取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2、研究工具问卷调查法: 用大学生道德生态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借鉴了丁彩瑶于2013年修订的大学生道德选择现状调查问卷。本次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在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计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统计方法: 根据数据特点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二)论文提纲1 大学生道德生态概述1.1大学生道德生态的界定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