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孔庙导游词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64006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阳孔庙导游词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揭阳孔庙导游词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揭阳孔庙导游词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揭阳孔庙导游词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揭阳孔庙导游词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揭阳孔庙导游词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阳孔庙导游词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揭阳孔庙导游词篇一:揭阳孔庙导游词揭阳孔庙导游词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姓詹,詹天佑的詹,大家可以叫我小詹或詹导。我在这里欢迎各位来到揭阳市榕城参观游览。揭阳市榕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丰富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名城最值得自豪的是市区榕城一组古老的建筑群。这座建筑就是“揭阳孔庙”。揭阳孔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它是广东省内同类型建筑中最大、最壮观的一座,因此被人誉为粤东古建筑的明珠。初建于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专门供奉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庙堂。在古代也是揭阳的最高学府,所以也叫学宫。揭阳孔庙

2、的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居全国第二位,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孔庙自南宋建造以后,历经天灾人祸,多次修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清代光绪年间所建。孔庙的最前列建筑是照壁,在古代建筑中,照壁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说明主人身份的标志牌。作为孔庙的照壁,自然离不开文化的教育。照壁分三间,中为明间,正面的镌嵌瓷雕“鲤跃跃龙门图”,寓意学生学成赴试高中,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右旁的图案是“鹿鹤相望图”,寓意福禄寿全,桃李满庭;左旁“梅花魁首图”表示诗书礼乐,也是孔子的礼教精神。照壁对面是棂星门。棂星门也称“先师门”。按古代礼教规定,只有孔庙才可以建造棂星门。据文献记载,棂星即天上的“文曲星”,古时候欲祭天,必须

3、先祭棂星。孔庙棂星门说明孔夫子与天地并重。这座纯石结构的棂星门,五根石柱间隔为三门,柱顶端为宝顶,两侧皆为云枋龙首。石刻生动浑雄,牌匾“棂星门”三字是1979年修建时,请揭阳籍旅港著名老画家孙星阁先生题写的。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泮桥和泮池。据说古代凡是天子设立的学宫,前面一定要开凿一个周圆如同环壁的池,表示天子也即最高统治者的学问,道德化育天下,所以这池一定要周圆。半圆的叫泮水,古代的“泮”与半相同,地方设立学宫的标志是凿一个半圆的池,叫“泮池”,孔庙也叫泮宫来源于此。各位游客,请注意左右二个门亭,左边的叫为“金声门”,右边的叫为“玉振门”。这二个也是孔庙才能建造的门亭。所谓“金声玉振”,是来源于

4、孟子的话,他说孔子是一位集各家学说为大成的人,他的德行全备,如同是集众音的大成,即“金声玉振”。金是指钟,玉是指馨,都是古代的乐器。古代要奏乐,先要击钟,即金声。奏乐结束,要击馨,即玉振。古代人出自对孔子的敬重,在建造孔庙时,处处都体现了孔子的道德和教育精神。各位游客,我们过泮池拾级而上,便进入大成门了。进入大成门就是进入孔庙的中心地带。大成门的木匾上三个字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西大成门的东边厢房,古时候叫做名宦祠,是专门奉祀历代来揭阳为官而有政绩的人物。西边厢房为乡贤祠,是奉祀揭阳历代名人的。大成门屋顶最正中有一个1米多高的蓝色瓷花瓶。这个大花瓶是孔庙屋面装饰吉祥物之一。“宝瓶”与“保平

5、”谐音,所以这花瓶是“保佑平安”的意思我们从大成门跨过一个天井就是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中心专门供奉孔子坐像的庙堂。大成殿内的四根大石柱上,盘踞着四条木雕巨龙,栩栩如生。据说这四条龙在“文革”时期曾遭厄运,差点被化为灰烬,所幸文物工作者将这几条龙抢回来悄悄藏于地下室。但其中一条龙的头颅已被烧掉,大成殿西南面现有的这条龙的头部是揭阳籍省级木雕艺术家郭燕腾先生仿制补上去的。大成殿前天井两侧分别是东西庑,原为供祀历代继承发掘孔子儒家学说而较有成就的历代先儒的牌位。它面阔五开间,正前方设御道石。为了表达对孔夫子的尊重,御道石不设踏垛,对于先师只能远远瞻仰。揭阳孔庙的建筑艺术手法采用中轴线高台基宫殿式布置

6、,共由二十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体。大成殿是庙内最大最中心的建筑,突出于四周的门、庑、殿堂之上,这主要是通过建筑群体所形成的环境来达到表现孔子的丰功伟绩和高深博大的目的。大成殿的屋顶用琉璃、瓦板和绿琉璃剪边,屋脊尽量加高,采用通花嵌瓷、腾飞龙首、水纹、宝珠,木梁全部雕花鸟。布局严谨,装饰多样,极有潮汕建筑艺术特点,集泥塑、嵌瓷、木雕于一身。大成殿正中木龛内坐像是孔老夫子。这尊坐像是汕头大学美术系负责设计施工的。据知情者说,1987年修缮孔庙时,曾派人到山东曲阜“朝圣”采集有关孔庙的文物资料,并顺便在山东孔庙带回一包净土,拌在塑孔像的泥土里。孔子的学说源远流长,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他的弟子众多,大

7、成殿内另外几个木龛供奉的是历代发扬、继承孔子的学说最有成就的学者,称之为“四配十二哲”。大成殿内悬挂有清朝康熙、乾隆、光绪等皇帝的八块木匾和楹联。随着儒家学说的不断发展和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受到欢迎,历代皇帝都逐步封孔老夫子,也都纷纷题匾褒奖。这使大成殿内的匾额更增加了几分庄严崇敬的气氛。在古代,当一个人要进学校或私塾读书时,在拜见老师之前,必须先到孔庙或私塾中悬挂的孔子像前,毕恭毕敬地对孔夫子顶礼膜拜,然后才行拜师礼。因为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学生想要学得好,必须先对老师尊重。“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据说,当地人有尊崇孔子的风俗习惯。孩子启蒙时,父母就带他们去学宫祭拜孔子,祈求孩子

8、沾上圣人的灵气,聪明能干,品质优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好了,我们现在到达的是崇圣祠,其实孔庙还是革命活动旧址,这崇圣祠内的展览是介绍总理三次来揭阳的情况。1925年周恩来在第二、二次东征时,曾在此中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宫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间,这是存放祭孔乐器的祭器库。西庑现辟为“揭阳出土文物展览”,介绍在揭阳境内出土的自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各种文物,东庑现辟为“科举考试展览”和“孔子儒学展览”。紧接东西庑以北为东西斋,是

9、东西庑的延伸建筑,把大成殿、崇圣祠形成封闭式庭院建筑,寓意孔子弟子众多,儒家学说源远流长。 揭阳学宫作为儒学的教育场所,政府教育机构,按典制必须配定师职和学额,然府、县志中对宋元时期这方面的记载不详。到明清时期才有较详细的记载。明代学宫县学配设有教授、教谕、训导各人。清代只配设教谕、训导各1人。任教职的人员多为贡士,少数为监生、举人、进士、儒师。至于学额,据乾隆潮州府志学校记载:揭阳县学岁试原额入学文童15名,武童15名,科试文童入学15名,雍正三年广额15名。乾隆三年建丰顺县乃割揭阳学额2名入丰顺,额定18人。而在清光绪揭阳县续志中提到咸丰八年戊午以合邑捐输永远广额1名,共19名(此学额数在

10、当时潮汕各县中属多的)。学宫县学推崇“忠君尊孔”,课生员以经史律诰礼仪;朔望习射;日习名人法贴500字;习九章法。明以后之县学仅办春秋祭祀习礼及生员晋拔事宜,讲习考课诸事悉归书院。县学生员每三年考两次,第一次称岁考,第二次称科考。岁考和科考都分为六等,岁考成绩优秀者可以晋升为廪生、增生。科考成绩优异者列为“科举生员”送省参加乡试。另外县学每两年取一名岁贡生,每十二年取一名拔贡生。 各位游客们,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 我们的旅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小詹在这里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和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有不满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相遇即是缘,我们能同车而行即是缘分。相信我们这次可以

11、说是收获颇丰吧。好了,祝大家一路顺风,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期待我们下一次相聚。篇二:孔庙导游词孔庙欢迎词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堂,位于曲阜城中心。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以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它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前的这座门楼建于明代,是当时曲阜城的正南门,也是参观孔庙的起点。“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源于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鲁国大会诸

12、侯的时候,有人说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此话传到子贡耳朵里,子贡马上反驳说,我可不敢和老师比,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做一堵墙,我这堵墙只有一仞高,大家一踮脚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没什么深奥的;而我老师孔子的这堵墙有数仞高,如果你不走进去,是无法知道他学问的高深的。后人认为数仞仍不能表达孔子思想学说的高深,便把数仞改成了万仞。“万仞宫墙”四个字原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的笔迹。后来乾隆皇帝来到曲阜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尊重,就换下了胡碑,而刻上了自己题写的字。 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的第一道门坊,叫金声玉振坊。此坊由明代山东巡抚、钦差大臣胡缵宗所建,“金声玉振”四个字也是由他题写。这

13、是根据孟子赞扬孔子的话而来的。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这里用金声玉振作为孔庙的第一道门坊的名称,象征孔子的思想集古今先贤之大成,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赞扬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我们现在来到了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棂星,孔庙设棂星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此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我们现在来到了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改为七间,清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

14、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十三碑亭过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内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 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

15、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成门。此门用黄瓦、彩绘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龙蟠柱,其余四根为浅雕花纹,前后台阶中有浮雕龙陛,均为明代中期雕刻。此处并五门,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院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门并立,东西各有掖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中路为祭祀孔子夫妇及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 大成门里东侧有一石栏,栏内有一棵桧树

16、,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 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我们现在来到了杏坛,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后来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宋崇宁三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