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35986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分析】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解答】解: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故答案:超声波【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阳光下树的影子;水面波光粼粼;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填序号)【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

2、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阳光下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水面波光粼粼,是光射到水面发生了反射,符合题意;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是光发生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经过水面时发生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不合题意故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故答案为:【点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辨别

3、,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叫汽化【解答】解: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故答案为:引力;汽化【点评】本题考查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以及物态变化,属于基础题42016年5月,科学家又发现了9颗位于宜居带(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的行星若宜居带中

4、某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体积为地球的8倍,则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4:3(行星与地球均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分析】已知行星与地球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之比【解答】解:由题知,m行星=6m地球,V行星=8V地球,则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4:3故答案为:4:3【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质量和体积的前后对应关系,此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常见,属于比例运算5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小石块的质量为71.6g【分析】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5、【解答】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则m=50g+20g+1.6g=71.6g故答案为:71.6【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正确使用,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注意读数时不要漏掉砝码,游码所对刻度以左侧为准6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转移【分析】从原子的结构、电性、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的角度对本题的问题进行解答【解答】解: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

6、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的转移故答案为:转移【点评】本题对摩擦起电的实质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知识7拉杆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杆,如图所示已知OA=1.0m,OB=0.2m,箱重G=120N,请画出使箱子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施加在端点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且F=24N【分析】要想抬起拉杆时的动力最小,就要求动力臂最长,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最长,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可画出最小作用力F,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得F【解答】解:要求动力最小,即动力臂最长,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最长,力的方向与动力臂垂直向上,如下图所示: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OB=FOA,即120N0

7、.2m=F1.0m,解得F=24N,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重力的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求最小的力是常见的题型,关键是要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从而做出最长的力臂8图中电源电压3V恒定不变,电阻R1=10,R2=5,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2V【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由于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总电阻R=R1+R2=10+5=15,则电路中的电流:I=0.2A;根据I=可得:R1两端的电压;U1

8、=IR1=0.2A10=2V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公式的应用,以及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利用好公式和规律是关键9某电视机功率为100W,若每天使用4h,则每月消耗的电能为12kWh(按30天计)【分析】已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可以得到每月电视机的工作时间已知电视机的功率和每月的工作时间,利用公式W=Pt得到每月消耗的电能【解答】解:电视机每月的工作时间为t=304h=120h;P=100W=0.1kW,由P=可得,每月消耗的电能W=Pt=0.1kW120h=12kWh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电能计算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解答过程注意单位换算10

9、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的实数为0.8A,则电阻R=20,通电10s,R产生的热量为18J【分析】因为灯泡和电阻并联,根据P=UI求出灯泡中的电流,再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阻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阻R的阻值,根据Q=W=UIt求出电阻产生的热量【解答】解:当闭合开关S时,灯L正常发光,说明电源电压为U=6V,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则I=0.8A,由P=UI可知:灯泡中的电流IL=0.5A,根据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电阻中的电流IR=IIL=0.8A0.5A=0.3A,由I=得:电阻R=20;通电1mi

10、n电阻R产生的热量:Q=W=UIRt=6V0.3A10s=18J故答案为:20;18【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电压和电流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内能使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分析(3)根据内能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可

11、能是因为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AB错误;C、热量只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可以说含有热量,故C错误;D、内能使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内能以及热量的概念,都属于中招的热点和难点12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面前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ABCD【分析】由题意可知,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根据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元件相

12、互影响和并联电路中各元件互不影响进行判断【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两个副裁判对应的按钮可以单独工作、并且互不影响,而主裁判的按钮与副裁判的按钮工作时相互影响,因此两个副裁判对应的开关并联连接后与主裁判对应的开关串联连接,即乙、丙并联后与甲串联故选B【点评】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如图,一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B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拉力F与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只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拉力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D在竖直方向上,物体

13、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1)分别对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对AC选项做出判断;(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可对BD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对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作用,故A正确;B、水平方向合力为0,即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合力为0,所以物体受到拉力F与地面的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对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拉力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三个力的作用故C错误;D、竖直方向合力为0,即重力,支持力与拉力分力的合力为0,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平衡力的辨别,涉及到拉力的分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点超纲,但只要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还是可以作答的14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B在b处动能为零C在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