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管理方案(共3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625843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病人管理方案(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人管理方案(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神病人管理行动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问题更加突出,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我县社会稳定,避免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结合本部门职责,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县公安局的部署下,深入贯彻相关法规规定,按照“*精神卫生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方针,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二、工作目标规范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预

2、防和减少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实现*精神病人严重肇祸滋事零指标。三、工作内容(一)社区精神病人管理1、核实精神病人基础数据并及时更新。组织我县社区民警对我县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进行数据核实,做到“四清楚”(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情况清和精神状态清),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2、对重点精神病人开展走访评估。由社区民警、居委会工作人员等组成监控小组,对辖区精神病人进行逐一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列管的重点精神病人逐人走访评估。对明确诊断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四期管理”:对疾病期管理对象每两周至少随访一次;对波动期管理对象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对慢衰期和缓解期管理对象每三个月至少随访

3、一次。3、对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点精神病人收住院治疗。对必须住院、建议住院的,要积极动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病人住院治疗。对在家监护、一般关注的,监护人或近亲属提出住院治疗请求的,要协调解决入院问题。对流浪乞讨的精神病人,有暴力行为、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监护人或近亲属无力看管的和必须住院但监护人或近亲属不配合住院的,依据相关规定,公安部门送指定医院强制治疗。对境外来*的精神病人依照有关规定收住医院治疗。4、对未住院精神病人落实分级管控。社区民警要对建议住院而未能住院以及在家监护的重点精神病人,分片包干,经常走访,并与监护人或近亲属建立联系,掌握动态;对一般关注的重点精神病人要由监护人或近亲属每日通报病

4、人情况;对有肇事肇祸或滋事倾向的精神病人,当地管片民警要建立每日联络制度,了解掌握情况;对其他登记在卡(册)的精神病人,与民政、残联等部门一起做好管理工作。5、做好住院精神病人的治疗及安全管理工作。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要积极进行治疗和管理,防止病人外逃,流落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于那些因病情波动发生肇事肇祸或滋事行为而住院的精神病人,要动员家属在病人治愈之前不要接病人出试、出院,要继续留院治疗观察。(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县民警要加强值班备勤,要依照精神病人肇祸滋事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及时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突发事件,同时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三)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所要对社区民警进行培训。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亲属、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增进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庭的理解,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高青少年对疾病的知晓率,对学生开展宣传和行为干预。(四)督导考核组织警务督察部门对各社区民警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督导。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