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62544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 21课 珍珠鸟 台儿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珍珠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二,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

2、义。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中,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小组轮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促进学生读懂课。 3.借助小练笔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课后附件)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 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 一)导题 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

3、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

4、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5、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度感悟,重点突破(一) 引入课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珍珠鸟为什么与作者的关系那么密切。 (二) 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三)精读感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1

5、.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2.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

6、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

7、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

8、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5.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

9、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6.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

10、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四)借助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拟写复述提纲,练习复述课文。(五)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附珍珠鸟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

11、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你做到了吗?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个故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到了“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变化,人鸟关系日益密切。正是人

12、与鸟的信赖才拉近了鸟与人的关系,营造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由此推断出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尊重,人间会变得更为美好。这正是作者的感情所在。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有关动物了解不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写的内容不够具体。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观察鸟笼里的小鸟生活的状况,观察鸟的主人是怎样喂养小鸟的,从而获得有关感性认识。 2、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描写“我”对珍珠鸟的照料和呵护的语句(词语)很快地浏览一遍,边浏览边思考:“我”是怎样照料、呵护珍珠鸟的?弄清小鸟对主人信赖的原因。 3、课后,可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情境(如:“舒适安全的巢”、“巢中的雏儿”、“小鸟喝茶”、“可爱的小红嘴”、“睡得好熟好香”),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写下来。 教案设计者 涧头集镇前马家小学 褚洪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