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案例全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623095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案例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主任案例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主任案例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主任案例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主任案例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案例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案例全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基本技能比赛案例全集一、案例一:张某同学今年十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个案分析: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

2、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 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3、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3. 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二、案例二:白纸与黑

4、点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拖着长音异口同声地喊到:“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严肃地教训学生说:“难道你们谁也没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分析: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上,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个体是一个有着多种需

5、要、多种文化层次需求的特殊群体,由于个体心理文化知识前结构的不同,由于智能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教师评价学生,对其不足,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善于在学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亮点”。成绩不佳,但可能学习认真;朗读不流利,但可能声音响亮;作文写得不具体,但可能条理清楚看不足要用凹透镜,看优点要用凸透镜,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逐渐亮起来,让学生树立自信,悦纳自我三、案例三:你的同桌今天哪儿去了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叙述了这样的心理过程:我是一位不被人关注的学生,我在班里似乎是不存在的。老师从来不关心我,同学也从来不理我,甚至连我分给的他们的糖果都不吃。我感到很孤独、很

6、无助有一次上课时,我的老师朝着我的座位走来。我想,这位老师一定是来关心我的,他也许会问我学习遇到困难了吗?作业会不会做?可是,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平静地问了我一句话,差点把我给气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儿去了?”从此,我恨这位老师,我决心不跟这位老师讲话。分析:“被人关注”这是学生多么强烈的心理需要啊!也许案例中的老师的只是一时疏忽。但是,这一无心之过却使一颗幼小的心在孤独的角落里品尝着忧伤、痛苦,甚至产生了对老师的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在教学生涯中,是否也有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是否也有被我们无心伤害过的心灵? 也许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弥补,但千万不能再让错误继续下去。

7、关爱学生,不应只是“关心和爱护”,还应该理解为“关注和爱护。”一个点头、一声鼓励,一次提问,一个微笑,一回拍肩,哪怕是一次温柔的批评都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被人需要、被人关注的幸福。请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心,每一天,每一堂课,让关注的阳光撒遍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被人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教师也同样需要被关注。老师是很容易满足的,无论多苦多累的工作,他们都乐意承担,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只要领导的一声问候,一个关心就可以了。可是有些领导不知是被事务缠身还是什么原因,很难有时间,有机会走进教师中去,对他们的工作表示关注,对他们的生活表示关心。我想有很多老师工作中的烦恼,都是来自于领导对自己的漠视。如果想提高教师

8、的工作效率,关注是最有效的手段。这样的低投入高产出,校长们何乐而不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出自于这种人。”这是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说过的一句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启示四、案例四:一个经典教育案例的猜想记得许多文章都介绍过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到某校做报告,听完报告后一位教师想让教育家看看班里有几个可造之材。教育家来到教室指了几个学生说,这几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三十年过去了,这些人果然成为大家。 有人问教育家,你当初凭什么就认为那几个孩子有出息呢?教育家说,那几个孩子是我随便指的。后来的人们分析说,教师在得到教育家的“心理

9、暗示”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期待大大增加,使孩子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对学生产生过期待,可是学生并没有“成为大家”。那么,案例中的教育效果从何而来?我们不妨来做个猜想。 1、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增加了。可能以前教师对这几个学生关心不够,甚至都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教育家的暗示下(其实是一种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沟通增加了,这种关心,不只是学习的,更有态度的、情感的、理想的、价值观的;我们知道,期待的效益,取决于师生双方的距离,距离越近,效果越好,距离越远,效果越差。当然,被期待者也要具备一定的期待态度,当学生具备一定

10、的上进心的时候,期待才会产生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人,这才是教育成果背后真正的含义。 2、教师的信心增强了。可能这位教师带的是差班,否则,他怎么要让教育家来指认呢,可能他当时想,如果教育家都认为没有可造之才,不出成绩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现在情况不同了,教育家都说那几个学生将来必成大器,我只要努力一点,方法改变一点,用心去关心他、培养他,可能就会实现我的教育目标和理想,增加成功的几率。 3、教师的耐心增加了。做教师的人都知道,自己付出了,教育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免有点心浮气躁,甚至放弃。现在不同了,学生身上的缺点在教师眼里,可能都变得十分可爱,在

11、教育过程中,教师变得循循善诱,细致耐心,学生也十分热爱自己的老师。 4、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多了。可能在教育家指认的几个学生中,也有学习落后的,“毫无前途的”,教师批评较多,教育家指认后,教师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批评、训斥少了,表扬、鼓励多了;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5、教师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既然教育家都认为那几个学生可成大器,那么在学习、动手实践、特长培养方面,教师、学校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6、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增加了。由于以前教师对学生没有多大的信心,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少,甚至没有沟通,教育家指认之后,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暗示家长孩子的潜力,帮助家长共同营建良好

12、的教育氛围; 7、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改变了。可能,以前教师是把学习当作了惟一的尺子,所以对班级的教育效果没多大的把握。教育家认定那几个学生可成大器,也可能是指学习方面的,也可能不是,在人的成长规律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评价的尺子更灵活了,标准多样了;教师还做了许多许多的工作上述案例,给我们留下的猜想空间很大,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其实,每个学生都可能“成大家”,只要我们真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的信心、尊严、兴趣激活起来,我们就会得到许多教育的乐趣,取得巨大的成功。 五、案例五: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

13、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六、案例六: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

14、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

15、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七、案例七: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

16、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八、案例八: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