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护理常规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62252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皮肤科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皮肤科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皮肤科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皮肤科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科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护理常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 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2. 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3. 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 按一般规定进行。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 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 告医师。5. 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 污浸湿,应及时更换。6. 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 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 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7. 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 病须防止日光和

2、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 射。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 使用的药物。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 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 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 致,愈后极少反复。主要临床表现1. 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 局部淋巴结肿痛。2. 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治疗原则1. 抗病毒治疗。2. 消炎止痛

3、。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4. 对症治疗。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三、药疹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 粘膜反应称为药疹。主要临床表现1.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 风团。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2. 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 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 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 表现为 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 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3

4、.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 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 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 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 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4. 固定性药疹 本型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疹型,其形态特 殊,易于识别。皮疹特点是局限性圆形或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 水肿性、炎症剧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疱。治疗原则1. 停用致敏药物。2. 皮质激素治疗3. 抗生素及其它药物治疗。4. 维持电解质平衡。5. 中药治疗。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2. 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 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

5、生。4. 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5. 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6. 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 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7. 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 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 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8. 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四、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某些药品后,在结触部位新发生的 急性炎症。表现为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甚至大疱。主要临床表现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的性质、浓度、接触方法 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的皮炎形态、

6、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 症局部出现红斑、淡红或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小丘疹密集, 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 结痂。自觉症状大多有痒、烧灼感或肿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 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2. 抗组织胺药物。3. 对症处理。4. 中医疗法。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2.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搔抓、烫洗等。3.对水疱、大疱性皮 损可抽出浆液,有糜烂渗出遵医嘱给予湿敷溶液和湿敷垫应注意消 毒。五、湿疹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 肤炎症反应,皮炎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

7、痒剧烈, 易复发。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 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 易复发。主要临床表现皮疹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急性渗出则有浸润肥 厚,病程不规则反复发作,瘙痒剧烈。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2. 抗组织安药物。3. 维生素类。4. 皮损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维生素治疗。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2.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麻辣食物等。3. 剪短指甲,婴儿可带手套,防止搔抓。4. 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六、荨麻疹尊麻疹俗称“风疹快”,是由

8、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 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 发作过一次尊麻疹。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苍白或皮肤色,少数病 例亦有水肿性红斑。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泻等。 急性变态反应,有时可伴有休克的症状。治疗原则1. 去除病因。2. 抗组织胺药物。3. 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4. 局部涂洗剂霜剂止痒。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2.对急性及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七、银屑病一. 概念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银白色成 层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二. 临床特点鳞屑性红斑、

9、丘疹,病程漫长,易复发。三. 医疗目标控制疾病活动,减轻症状。四. 护理目标1. 解除病人思想顾虑2. 避免各种诱因五. 治疗原则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六. 护理问题1. 自我形象紊乱:与皮肤成层脱屑,头发成束状有关。2. 焦虑:与病情反复有关。3. 知识缺乏:与对疾病过程不了解和对治疗方案不清楚有关。七. 专科评估1. 病人能否坦然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2.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3. 病人能否讲述擦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八. 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 心理护理详细了解病情,分析诱因及加重因素,耐心安慰病人,解除 思想负担,但也要说明本病收效缓慢,易反复发作,使其安心配合治疗。2. 饮食护理

10、宜采用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 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二)皮肤护理1. 保持床单、被服清洁。2. 勤沐浴,去除鳞屑,清洁皮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3. 避免理化因素和药物的刺激。九. 健康教育1. 鼓励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3. 严格按医嘱坚持治疗,防止滥用药物。十.出院指导1. 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精神创伤。2. 保持居室环境的整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气候变化时,注意 增减衣服,防止寒冷刺激。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酒。4. 因此病容易复发,故要定期复查,坚持长期治疗。5. 如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腺咽,慢性胆囊

11、炎、胃炎。八、脓疱疮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欲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 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注意临床表现1. 皮疹形态初起时为红斑、丘疹或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液线澄清后混浊,成群分布, 水疱有半月形积脓现象,疱壁薄易破。2. 好发部位颜面部、颈、四肢等暴露不位。3. 瘙痒重症患者可伴有高热、淋巴结肿大或引起败血证,病程多为12周。治疗原则1. 全身治疗。2. 局部治疗。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2. 新儿脓疱疮,严格接触隔离常规护理。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 接种或通过

12、手搔抓而播散,禁止水洗。4. 搽药前先清洁皮肤。系统性红斑狼疮一. 概念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 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 病女性约占90%。常为育龄妇女。二. 临床特点多数患者在病程中有关节痛,最常见于指、腕、膝等关节,伴红肿者少见, 偶有指关节变形,常见表现为不对称多关节痛,呈间歇性。患者在病程中有皮肤 损害,表现为堞形红斑、盘状红斑、红点、紫瘢或者紫斑等。三. 医疗目标早期诊断,控制病情进展。四. 护理目标1. 患者保持情绪稳定。2. 患者躯体不适减轻。3. 患者皮肤保持完整。五. 护理问题1. 疼痛

13、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所致的组织损伤有关。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炎症反应、血管收缩有关。六. 专科评估1. 疼痛缓解或者消失,能进行日常活动。2. 皮肤的完整性。七. 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 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2. 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防、高蛋白。3. 活动指导(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尽量让关节处于功能位置。(2)支起盖被,避免下肢受压。(3)遵医嘱服药,必要时服止痛剂。(二)病情观察1. 皮肤受损程度2. 用药后反应八. 健康教育(一)环境安静、清洁、舒适。(二)饮食指导1. 宜清淡、低盐、低脂防、高蛋白。2

14、. 患者已有肾衰,则禁食香蕉、苹果、橙子、西红柿等含钾食物。3. 含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含联胺基因的蘑菇、烟熏食物,含L一刀 豆素的苜蓿类种子、豆类等可诱发红斑狼疮,应尽量避免。(三)日常生活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四)心理指导 保持平静的心境,有一个良好的养病、治病的环境,精神愉 快,积极乐观,正确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活动期应积极治疗,使其缓解,缓解期要调整用 药,减少药物副作用,防止疾病复发。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皮肌炎一. 概念是一种皮肤与肌肉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15、二. 临床特点以皮肤和肌肉症状为主,可表现为肌肉损害较重,也可表现为皮炎较重,二者不平行发生。主要分为5型:1. 多发性肌炎型:主要表现为肌炎症状,而无明显皮损。2. 皮肌炎型:有典型的皮损及肌炎症状。3. 皮炎肌炎型伴发恶性肿瘤型。4. 与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型。5. 儿童型。三. 医疗目标1. 皮损、肌肉病理等相关检查,明确类型。2. 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炎治疗,减轻肌炎症状及皮炎症状。3. 恢复肌力。四. 护理目标1. 能够自我调整情绪。树立治疗信心。2. 躯体的不适感减轻。3. 能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4. 能够自行适当锻炼,了解锻炼的意义及方法。5. 肌力明显提高。五. 护理问题1. 注意观察肌力的恢复情况,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2. 协助患者必要的锻炼,促进肌力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